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蟻賊>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30 蘇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30 蘇州 (3 / 3)

總而言之:不論從公,張士誠降了蒙元,與海東為敵國;抑或從私,相助海東,很有可能招致東吳自討苦吃。他都沒有理由借糧給益都。要想將之說動,順利完成任務,難度太大。楊行健出使台州,難度有沒有?有。但是,要比之羅國器與方從哲出使東吳的難度,卻還是遠遠不及。

羅國器與方從哲議論,憂心忡忡,說道:“今俺與君使東吳,成,則益都穩。不成,則益都堪憂。出言陳辭,國之安危。當我益都此時,誠然安危之秋。重任在肩,誠惶誠恐。請問中涵,對你我此行,有幾分把握?”

方從哲卻不肯回答他,只說道:“大人問有幾分把握,此言謬矣。”

“何出此言?”

“出使四方,不辱君命。雖力不能及,也要全力而為。這就是我輩臣下該做的事。此行雖困難重重,迎難而上就是,又何必問有幾分把握呢?”

羅國器默然,道:“話雖如此。”堅持問方從哲,說道,“自益都出時,主公對君多有讚譽,叮囑俺若遇難事,不妨多詢問你的意見。今你我出使,俺日思夜想,夜不能寐,苦無良策。正是因為深恐有辱君命,所以才想請問你,對此行有幾分的把握?可是否已有良策?”

方從哲仍然不肯回答,只是又說道:“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是否有無良策,並不要緊。最重要的該怎麼施行。請大人勿憂。等到入了蘇州,見到士誠,大人只管提攜綱領,餘事交我去辦即可。”

“你我促膝對談,艙中無有六耳。中涵、中涵!何必如此嘴嚴?有何良策,請盡講來。也好一安俺的憂慮。”

方從哲初得鄧舍拔擢,就獲此重任,他的壓力也很大。但是卻不像羅國器,長吁短嘆。羅國器一再追問,他實在沒有辦法,只好說道:“吳地文化璀璨,士子風流。能人眾多,賢士輩出。士誠又素有好士之名,向來就得有寬厚之譽。在他的府中,肯定是不會缺乏有才幹的人。

“今我與公負重任,出使大國,將要面對眾多的賢人,就算咱們能提前籌劃出來一兩個良策,又有甚麼用處?譬如臨陣決戰,敵我兩國勇士列陣,號角響、戰鼓鳴,即將衝殺。在這個時刻,我也想請問大人,敵人會肯聽從我軍的安排與佈置麼?若問良策,我實不知該如何回答大人。唯有‘臨機應變’四個字而已。要說良策,這便是我的四字良策。”

“中涵言之有理。俺只是在擔憂不能完成主公給以的使命。”

“公自請坐鎮,雖刀山火海,荊棘遍佈,自有從哲前為之。”輕巧巧一句話,說不上豪言壯語,但較之兩人的地位,卻好似身份反了過來。羅國器早先受命出使台州,差事本也辦的不錯。此時,卻只有點頭稱是。

冒細雨,入蘇州。

使團諸人找著了接頭人,卻便是上次出使益都的那個東吳臣子,把來意告之。那人一聽之下,即知關係深重,不敢擅自定斷,即先妥當地把羅國器等安置下了,隨後匆匆而去,便入太尉府,報與士誠知曉。

——

1,一府之地,田土的數量竟達有近十萬頃。

明洪武二十六年,蘇州府田土九萬八千五百零七頃七十一畝,佔全國的百分之一。實徵稅糧米麥合擊二百八十一萬零四百九十石,差不多佔全國實徵稅糧的十分之一。

當然了,蘇州的稅糧之所以如此之多,這其中有朱元璋因蘇人助張士誠而發怒,故此對蘇州的賦稅有大幅度的增加之緣故。蘇州的“地丁之重甲於天下”。但是由此,卻也可以看出蘇州的富庶。

2,浙西風俗。

“杭民尚淫奢,男子誠厚者十不二三,婦人則多以口腹為事,不習女工。至如日用飲膳,惟尚新出而價貴者。稍賤,便鄙之縱慾買,又恐貽笑鄰里。

“至正己亥冬十二月,金陵遊軍斬關而入,突至城下,城門閉三月餘,各路糧道不通,城中米價湧貴,一斗直二十五緡。越數日,米既盡,糟糠亦與常日米價等,有貲力人則得食,貧者不能也。又數日,糟糧亦盡,乃以油車家糠餅搗屑啖之。老幼婦女,三五為群,行乞於市。雖姿色豔麗而衣裳濟楚,不暇自愧也,至有閤家父子夫婦兄弟結袂把臂共沈於水,亦可憐已。一城之人,餓死者十六七。軍既退,吳淞米航幅輳,籍以活,而又太半病疫死。豈平昔浮靡暴殄之過,造物者有以警之與?”

“浙西風俗太薄者,有婦女自理生計,直欲與夫相抗,謂之私。乃各設掌事之人,不相統屬,以致升堂入室,漸為不美之事。或其夫與親戚鄉隣往復餽之,而妻亦如之,謂之梯己問信,以致出遊赴宴,漸為*之風,至如母子亦然。浙東間或若是者,蓋有之矣。”

3,靸鞋。

“西浙之人,以草為覆,而無跟。名曰靸鞋,婦女非纏足者,通曳之。”

——即是拖鞋。

4,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糧,或解兩國之難,或使兩國親如兄弟。用我者存,不用我者亡。

孔子登臨景山,問弟子之志。子貢說道:“兩國構難,壯士列陣。塵埃漲天。賜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糧,解兩國之難。用賜者存,不用賜者亡。”孔子稱讚他說:“辯士哉!”

孔子登臨戎山,問弟子之志。子貢說道:“得素衣縞冠,使於兩國之間,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糧。使兩國親如兄弟。”孔子稱讚他說:“辯士哉!”

子貢,即端木賜,字子貢。

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子貢是言語科中的翹楚。他長期隨侍孔子,利口巧辭,長於辭令,富有外交才能,被孔子譽為堪當大任的“瑚璉”之器。瑚璉,即宗廟重器。

子貢的外交才能非常出色,“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