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後,*從日軍手裡搶到一批武器,緊接著,*獲取遼瀋戰役勝利,這個勝利有很多名堂。其一,*獲得一個完整的現代化的工、農、商基地,交通也是全國最發達的,沒有這個大本營,*靠延安那個窮山惡水怎麼支撐全面戰爭;其二,根據*部隊的兵源構成來看,打仗並不靠後來宣傳的所謂洗腦做法,國軍在東北的口碑並不亞於*,也就是說,遼瀋戰役的勝利,沒有多少洗腦的作用在裡頭,後來的其它部隊中原兵源多起來了,大部分都是光腳的苦哈哈出身,容易愚弄,何況*軍團的戰功過於顯赫,其它部隊不拼命不行,正是因為條件不一樣,我不認為小鄧引入後世的洗腦有多大用,嚴格一點說,老毛並沒有什麼創新,他這人愛讀古文,無論搞政治還是軍事,就是學古人的再加上一點時代的背景而已,小鄧把它抄襲回來,似乎可笑;其三,*為什麼說不搶地盤?因為剛開始它就沒有足夠的兵力佔據!至於能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那是因為有*四野這支武器精良的部隊,小米加步槍,那是炮灰,堵路用的,形成主力對決,最終還是要靠火炮。不看這些前提,就說什麼消滅有生力量,失於偏頗。那個誰說要先滅趙過的援軍,你就得先堵住他的退路,此外,冷兵器戰鬥,像趙過這樣一心想守的,還真難破,要不諸葛亮也不用吐血了。當然,守將如果是個庸將,或者攻擊方不惜一切代價往裡灑炮灰,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