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復說:“呵呵,要說起來,人生都是假的,何況呢!你看我們這些人,活的多假呀!”
蕭天樞笑道:“也對,人難長久,風物長在嗎……”
年復笑道:“呵呵,說的不是這個意思,我說的其實是你看我們這些人活的和別人不一樣,我們看見的事情可不就是別人眼裡虛假的,認為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嗎?那你說我們的人生是不是感覺挺虛假的,也不知道我們看見的這些別人看不見的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是真的。還是他們看見的,這些才是真的呢……”
蕭天樞說:“嗯,也真是這樣呢!我們倆倒還是可以,像翾楚那樣看見的東西也太多了,要是讓一般人不知道的人想象的話,根本就想象不出來,我們的日子的怎麼樣過的呢?”
年復笑道:“呵呵,確實,也不知道,他們上輩子是拯救了宇宙還是拯救了地獄,這輩子就要來幹這種別人都看不見的事情,這事情你說除了我們這種人,其他的人還真是沒法插手,你說我們幹不幹還真是不能說……”
蕭天樞笑道:“呵呵別人想幹也不會幹的,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也沒有遇上過這樣的事情,更看不見,怎麼可能願意幹啊,在他們眼裡只能瞧不起這種的活,還以為是精神發狂的人,要不就是狂躁抑鬱體質在這裡發瘋呢,心靜不下來才能幹得了這個,在他們眼裡他們都是心靜自然涼,冷靜的很啊……”
年復笑道:“呵呵!也是,你看那些精神病院裡躺著的全是給用什麼鎮靜冷靜下來的藥,其實那些精神病有可能就看見了什麼,然後害得他抓狂,瘋狂的不行,但是像我們這些,看見了也沒有說是被逼瘋了,特別是翾楚,你看她冷靜的比誰都冷靜,雖然他心裡害怕,但是卻不讓人看出來呢!”
蕭天樞說:“呵呵,這說明我爺們也是神經病啊,只不過我們是沒有辦法分的,神經病吧,那些體力不好的沒有什麼抗抵抗力的,就已經被嚇瘋弄到精神病院,要不就滿大街跑去了……”
年復笑道:“哈哈哈,還真是這樣呢,那你說我們這些人要怎麼樣才能保持冷靜呢,就說我們這些人還能保持冷靜吧,那普通人也保持不了人際啊,如果是他們該怎麼進行才能不瘋癲呢,人若是不能靜心,要狂躁就會發瘋吧!好像有這麼一句至理名言是這樣說的,如果要是一個人發瘋就先讓他狂躁症狀動怒……”
蕭天樞笑道:“要想靜心,要修練靜功……”
年復笑道:“呵呵,靜功,這不是天書吧?”
蕭天樞笑道:“靜功的關鍵,在於入靜;入靜的關鍵,在於止念。那麼如何如何將止念與靜功玩美地結合呢?我就介紹幾種道家修煉所用的辦法。”
年復笑道:“好啊,好……”
蕭天樞笑道:“第一,有念即止,靜坐之中,始終保持警惕,如有雜念生出,隨即除去,這樣使前念消除,後念不生,當下無念,即是清靜。或者有的念頭,是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比如明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那麼可以考慮一下,有了結果馬上停止。這樣心中不抱負擔,停止這後一般不會再來。倘若還有其他事情需要考慮,仍用這個辦法解決之。實在考慮不好的問題,就先放下再說,不必苦思冥想,耽誤做功。這樣逐漸減少,自然達到無念的地步。老子《道德經》曰: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損者減少之意,無念即無為境界。”
年復說:“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蕭天樞說:“這種做法的好處,比較便於掌握。就怕雜念太多,腦子不斷地思考問題,此起彼伏,按下葫蘆又起瓢,弄得不可招架,一旦急躁,雜念更多。所以還不算是上善的方法,但在一般人可以試行,短時間內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年復笑道:“然後呢?”
蕭天樞說:“然後,收回忘掉,這種方法,屬於心法,需要有點司性才能做到。靜坐之時如有雜念,即用微意歸身內,然後忘悼,一忘而雜念自無。可以想象自身如同大冶洪爐,熔化一切物我念想,所有雜念如似雪花片片,入爐即為消熔。這樣雜念生出,即收歸身內,“忘”了之後,化為烏有。遂生遂收,遂收遂忘。漸漸導心入靜,自臻清靜無為之妙境。為什麼說修煉需要悟性,這個“忘”字需要“悟”(領會)了才能做到。所謂“忘”,非是一般人什麼都不知道的傻忘,乃是對於自性心性層次的一調節,即由雜念叢生的心境,移入一念不存的靜地。馬丹陽祖師曾言:“無心者,非同貓狗蠢然無心也。務在存心於清靜之域,耐我邪心也。故俗人無清靜之心,道人無塵垢之心,非所謂俱無心而與木石同也。”此中“無心”即“忘”之本義,“邪心”即邪忘之心,可見“忘”字,非貓狗蠢然之忘,亦非俗人無心之忘,乃是修煉所要深入所要深入的一種境界。以“忘”的境界來行持入靜,這是道家內丹獨有的心法。”
年復說:“我一直以為想得開,可能就是順其自然吧……”
蕭天樞笑道:“對,也算是靜心的辦法,第三就是順其自然……”
年復笑道:“呵呵,沒想到這麼個辦法呀,我瞎猜還真的猜著了,你說說這種順其自然怎麼個情況?呵呵,真是沒想到”
蕭天樞說:“這種方法,是一種易簡法門,即不加任何意念,自然入靜。假若浮游亂想,縈繞心懷,雖然雜念不重,但是暗裡許多,一時分辨不清,如同亂絲無頭,用“有念即止”法難以清理,用“收回忘悼”法難以控制。這時就不用管他,只須自己靜坐不動,順其自然,聽其自生自滅。只要自心將其置之不理,這些雜念也就成為“假想”,因為念自心生,心中靜坐不理,雜念失去市場,也就無奈我何,只有仍歸自心,化為靜念。”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