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道姑翾楚> 第五百七十五章:太上上清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七十五章:太上上清謠

蕭天樞笑道:“呵呵,你和翾楚還真是青梅竹馬的兄妹呢!我一說啥,能不能在生活中找到相應的東西來說明……”

年復笑道:“本來就有,我們這轉麩子城的時候轉,本來就有這種,你又不是沒有參加過。”

蕭天樞說:“呵呵,還真別說,我從小就在道觀里長大,根本就沒有參加過本地的喪事,還是喜事,所以就沒有知道這邊的風俗呢!”

年復說:“我去,你都十六歲了,你不是已經回來了,怎麼還沒有參加過嗎?”

蕭天樞笑道:“哈哈哈,你說的,這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誰能預測得了,平常家裡面都不是人,我難道還盼著人家去死人呀,我才回來了幾天,就這個學期和翾楚一起做同學的,就升到了高中的,我哪能參加過什麼喪事,更別說是知道什麼是麩子城了,呵呵呵,比這說其他的還好說這個豈不是強人所難了,我既然沒有經歷過,總不能見別人去辦喪事,我就攆過去看呀!再說了我這開花圈店的也不是給人唸經的呀……”

年復笑道:“哈哈哈,你這說的我還真是忘了,沒想到這一茬我想到這一茬的話也就不這樣問了。哈哈哈,你原來才回來,沒到半年呀,那你這也難怪不知道什麼情況。說的是開玩笑也不能這樣開,我總不能看著你親戚朋友家有喪事吧,這種事情哪能胡亂說呢!”

蕭天樞笑道:“呵呵,是沒事,不知者無罪,我也是我不知道,你問這些也是正常的……”

年復說:“那你剛才說的度人經是什麼情況?”

蕭天樞說:“《度人經》為葛洪從孫葛巢甫所“造構”。但他依託的古《靈寶經》,卻是葛氏家族中傳承已久的。《度人經》的出現,標誌著南方道教道風的重大變化。而造成這一變化的重要因素,是大量地吸取了古代印度的若干思想,諸如敬奉大梵、大談劫運,構想三十二天等等。對此,學者已注意到了。通常,人們將這歸於佛教的影響。但仔細讀一下全經,便會發現,將其中的外來成分歸於佛教的影響,是不確切的。它的真正來源,是古印度的婆羅門教思想。治道教史有必要搞清這一點,搞清了它,道教教義中的一些問題方可得到合理的解釋。大約成書於南朝梁陳時的《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經》收有《洞玄步虛吟》十首,當是道教儀式中最早使用的步虛詞,詞作五言,句數不一。其中有的是對天上仙境的描繪,道家傳說中神仙的凌空步行。《漢武帝內傳》:“可以步虛,可以隱形。長生久視,還白留青。”明劉基《昇天行》:“中夜集五靈,步虛欵天關。”清蔣士銓《第二碑·留香》:“浩氣長生,靈旗暗閃,且喜時逢清晏,歲際豐盈,不免步虛巡按一回。”

年復笑道:“呵呵,是一本天書呀,聽起來就好像什麼秘籍一樣,這裡面都唱的什麼歌呀?”

蕭天樞說:“如:“嵯峨玄都山,十方宗皇一。岧岧天寶臺,光明焰流日”,“騫樹玄景園,煥爛七寶林。天獸三百名,獅子鉅萬尋”,“控轡適十方,旋恚玄景阿。仰觀劫仞臺,俯盼紫雲羅”,“嚴我九龍駕,乘虛以逍遙。八天如指掌,六合何足遼。眾仙誦洞經,太上唱清謠。香花隨風散,玉音成紫霄”。有的又是對壇場上道士舉行步虛儀式的描繪,如“稽首禮太上,燒香歸虛無。流明隨我回,fl亦三週”,“俯仰存太上,華景秀丹田。左顧提爵儀,右盼攜結璘”,“故能朝諸天。皆從齋戒起,累功結宿緣。飛行凌太虛,提攜高上人”,“積學為真人,恬然榮衛和。永享無期壽,萬椿奚足多”。此經十首《洞玄步虛吟》,後人亦稱之為“靈寶步虛”。後世道教編撰的多種科儀經籍多有將其編收在內的。”

年復說:“哦哦,那步虛還真是有文化的人創造的,發現我們許多道教典籍,都是有文化的文人才子做出來的……”

蕭天樞說:“呵呵,確實是這樣,隋唐以後,“步虛詞”成為一種獨立的詩體,隋煬帝作過《步虛詞二首》,有曰“俯臨滄海島,回出大羅天”,“總轡行無極,相推凌太虛”等。唐代詩人劉禹錫也有《步虛詞二首》,有“阿母種桃雲海際,花落子成二千歲”,“華表千年鶴一歸,凝丹為頂雪為衣”之句。道士唱經禮讚。唐李白《題隨州紫yang先生壁》詩:“喘息飡妙氣,步虛吟真聲。”王琦注引《異苑》:“陳思王遊山,忽聞空裡誦經聲,清遠遒亮,解音者則而寫之,為神仙聲。道士效之,作步虛聲。”唐施肩吾《聞山中步虛聲》詩:“何人步虛南峰頂,鶴唳九天霜月冷。”《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宣和元年》:“都城暴水,遣靈素厭勝,方率其徒步虛城上,役夫爭舉梃將擊之,走而免。”明無名氏《精忠記·兆夢》:“小道小道,其實玄妙,善能步虛,又會佐醮。”金代詩人元好問也有《步虛詞》稱“閬苑仙人白錦袍,海山宮闕醉蟠桃。三更月底鸞聲急,萬里風頭鶴背高”。宋代張商英編有《金籙齋三洞贊詠儀》三卷,內錄有宋太宗御製《步虛詞》十首,宋真宗御製《步虛詞》十首和宋徽宗御製《步虛詞》十首,都是道士舉行金籙齋儀時誦唱的步虛詞。其中徽宗的十首步虛詞都為宋代道教音樂譜集《玉音法事》下卷所採集,可知該十首詞已被道士誦唱,並且編入了後來的道教儀式中,有的至今仍在使用。例如:“昔在延恩殿,中霄降九皇。六真分左右,黃霧繞軒廊。廣內尊神御,仙兵護道場,孝孫今繼志,咫尺對靈光。”

年復說:“哎呀,這步虛詞裡描寫的境界,好像都是仙界天庭呢?聽起來很不錯的樣子……”

蕭天樞笑道:“多首步虛詞都是描寫神仙境界,詞語典雅,亦屬上品,但是在後代道教的儀式中使用不多。根據法國漢學研究所所長施舟人教授的研究,道教的步虛形式同印度教輪迴儀式有關,步虛曲腔同傳入中國的“梵唄”有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