翾楚說:“你不是從小修道的,五歲還是三歲,就住廟道觀裡了!怎麼連這些都不懂?”
蕭天樞笑道:“呵呵,我不懂的多了,道教的知識廣博,我能學會念經就不錯了,那還能搞的清楚這麼多體系……”
翾楚說:“真是不懂,珍惜大好資源,那麼好的,機會不抓住好好學習,道教五術,山(道家)、醫、命、相、卜五類。你啥都不會,你說你不是放著,正一道教祖庭,鶴鳴山,白白荒廢了十幾年!”
蕭天樞急道:“呃,這說的我都不好意思了,祖師爺你看看,師叔她?”
翾楚說:“看什麼看,有什麼好看的,自己沒做好,還嫌我說了!”
呂洞賓笑道:“徒兒休得無禮,聽為師,講清楚這陰陽之說,再來說這道教五術不遲……”
翾楚見師父發話,也不好不給面子,便說:“嗯,師父請講……”
蕭天樞說:“這個我先來說,說完不對的祖師爺再來指教?”
呂洞賓笑道:“但說無妨……”
蕭天樞說:“孔子在《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按我們現代語言和科學研究的成果,這句話的理解應該是:自然界中存在著陰陽,是對立統一,的陰陽兩種能量,是構成萬事萬物的基礎,存在世界的一切都是,由基本的陰陽能量所構成。這兩種能量與無極元的相互作用產生了,陰陽兩種初階粒子,是構成一切高階粒子、物質粒子以及物質的基礎。我們用來完整地描述陰陽“粒子”和能量的形成過程的模型,應該是這樣的:太極世界初期,無極元零距離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太極世界;”
當無極元之間的距離增加,由零變大為正距離時,無極元之間就會具備了陽能量,我們稱之為陽“弦”。這種由陽“弦”和無極元組成的整體我們稱為“陽粒子”,這種“粒子”在形成的,過程中會釋放“陰能量”;
當無極元之間的距離減小,由零變小為負距離時,無極元之間就具有陰能量,具有陰能量的“弦”為陰“弦”,有陰能量和無極元組合的“粒子”被稱為“陰粒子”,陰粒子在形成的過程中會釋放陽能量;
不論是“陰弦”還是“陽弦”,它們都是動態的;不管是“陽粒子”還是“陰粒子”,其結構都是立體的。
又說:“另外,陰陽在易學中分別用“”“—”這兩種符號來表示,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將它們轉化為我們常用的物理學符號,用“E”來表示陽能,用“P”來表示具有陽“弦”的無極元和能量組合陽粒子;用“E”來表示陰能,用“P”來表示具有陰“弦”的無極元和能量組合陰粒子。這樣太極,生兩儀的模型,就完成了,如圖太極與兩儀圖所示。這個圖不但抽象,地描述了太極世界——太空的基本性質,關於太極世界的基本特徵請參照《傳統易學中的宇宙觀》,這裡不再重複。而且這個太極兩儀圖還抽象地模擬了太極世界分化的開始——陰陽能量和粒子的形成。(詳細論述請參閱拙作《論陰陽能量和粒子》)”
呂洞賓笑道:“呵呵,徒孫說的不錯,《莊子·天下》中說“易以道陰陽”。陰陽五行是易學的基礎,也是中醫學的基礎。中醫強調人體整體性,然後將整體分為對立統一的兩個屬性——陰陽。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生病是由於人體的陰陽失衡,治病的根本是幫助病人調節陰陽使其達到陰陽平衡的過程,如果一個人陰陽平衡了,身體自然會健康。”
翾楚說:“我還是愛聽師父講醫學與易學的原理……”
呂洞賓笑道:“中醫裡表裡、寒熱、虛實都是疾病過程中所表現的一組組既對立而又統一的正反現象——陰陽。從每組正反兩方面對立的意義來說,表證、熱證、實證可歸屬於陽證範疇;裡證、寒證、虛證可歸屬於陰證的範疇。因此,陰陽八綱中總綱,一切病證都可以歸之為陰證或陽證的大原則中。陰證: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氣短懶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脈沉細無力。陽證:面紅身熱,神煩氣粗,聲大多言,口渴飲冷,尿赤便幹,苔黃,脈數有力。此外,臨床上還有陰虛和陽虛、亡陰和亡陽等證。陰虛:由於陰液不足,“陰虛生內熱”所致。主證為低熱顴紅,手足心熱,盜汗,口燥咽乾,尿少而黃,大便秘結,舌紅無苔,脈細而浮有力,重取則無脈。陽虛:由於陽氣不足,“陽虛則生寒”所致。主證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長,夜間尿多,大便溏薄,苔白,舌質淡,脈細無力。亡陰:煩躁不安,口渴欲飲,氣喘,汗出如油而熱,四肢溫和,舌紅而幹,脈洪實或躁疾,按之無力。亡陽:冷汗出,惡寒,手足厥冷,氣息微弱,喜熱飲,舌淡,脈微欲絕。多見於休克的病人。”
而五行相生相剋成為中醫學調理陰陽平衡的手段。如:肺屬於金,則“皮毛”和“鼻”亦屬於金;肝屬於木,則肝主筋和肝開竅於目的“筋”和“目”亦屬於木;腎屬於水,則“骨”和“耳”、“二陰”亦屬於水;心屬於火,
則“脈”和“舌”亦屬於火;脾屬於土,則“肉”和“口”亦屬於土。中醫會根據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方式來調節人體陰陽平衡,從而實現人體整體的健康。
說完呂洞賓笑道:“徒兒可記下了?”
翾楚笑道:“呵呵,記下了,謝謝師父不厭其煩的一遍遍講給我聽,說不定我以後能當個中醫呢!呵呵……”
蕭天樞說:“你幹嘛又讓祖師爺講一遍,我這都錄著呢……”
翾楚說:“呵呵,你錄你的,我記我的,我的師父我做主,你還能把我怎麼樣!”
蕭天樞笑道:“呵呵呵,好,你的師父,你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