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來,自己孤身一人奮戰,前世自己是個孤兒,從小訓練,成為國家特工第一人,只有任務成功與否,沒有親情與呵護。
今世雖有徐達夫婦疼愛,姐妹和睦,可是其他兄弟姐妹都小,而且不知道未來風雲湧動的危險。
父親如今身居高位,一雙雙眼睛盯著,萬不能行錯絲毫,自己身為長女,自然要擔負起這該有的責任,小小年紀便籌謀策劃。
雖說實際年齡不小了,可這麼多年來,終究會累啊,累的時候卻不敢告訴父母,怕父母擔心。
如今突然聽到有一個人對自己說,一切有他,就好像一個人長期在海里漂浮,苦苦支撐,突然間有人抓住了自己的手一般,讓人心安。
一時間,長時間的堅強好像突然被擊碎,委屈、心酸,眼淚便如決堤般,無聲無息地滑落。
朱棣雖然聽出了徐妙雲起伏動盪的呼吸,卻聽不到徐妙雲默默地流淚,他也猜不到自己的話會給徐妙雲如此大的感觸,只是聽了一晚上徐妙雲的心中想法,突然很想保護她,呵護她,讓她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就像小時候一般天真活潑。
不過見徐妙雲許久也沒開口的打算,朱棣便也躺平身子閉上了眼睛。
很快,新年五天休沐結束,朝廷恢復了早朝,朱棣和徐妙雲也回到了往常的生活。
朱棣每日早出晚歸,下朝之後也多呆在書房之中處理事務,而徐妙雲也繼續了每天吃吃喝喝的生活,隔三差五帶著丫鬟出府溜達,要麼去徐家轉轉,要麼去店鋪蹭吃蹭喝,要麼在街上遛彎兒,要麼去天界寺逗逗老和尚慧曇,成日裡嘻嘻哈哈。
只不過,從大年三十朱棣說要常吃徐妙雲做的飯之後,便每日裡到傾華殿用晚膳,還每天要求徐妙雲親自下廚,美名其曰給徐妙雲表現的機會。
當然,徐妙雲自從那晚聽了朱棣的話後,便放飛了自我,迴歸了本性,見到朱棣也不再顧忌形象。
所以啊,朱棣這個吃飯的要求,全看徐妙雲心情,心血來潮做兩個菜,懶得動了連個湯都沒,當然徐妙雲大多數還是懶的,所以朱棣硬是一個月來沒吃過幾道徐妙雲做的菜。
也不知道朱棣要是知道自己因為一時心疼,葬送了口福,會不會後悔。
二月初,天氣漸暖,草長鶯飛,落英繽紛,正是出門踏青好時節。徐妙雲也確實帶著青玉等四個丫鬟出門踏青去了。
奉天殿內。
“啟稟皇上,去年冬天定遠將軍來信說元虜糧草緊缺,不停地騷擾我邊境,搶奪糧食,但冬季天氣惡劣,北境地形複雜,不宜出兵,因此整個冬季都在防守,奈何地域廣闊,戰線綿長,胡人又狡詐,通常是搶完就走,然後換個地方再搶,讓百姓和防守將士苦不堪言。如今,寒冬已過,天氣暖和,水草肥美,正是胡人休養生息、飼養戰馬之際,我們可趁此時機,一舉攻下綏德,重創北元。”大都督朱文正在朝堂中央持笏而立。
“眾愛卿,有何看法?”朱元璋掃了一眼立在下面的大臣們,例行慣例般地問了問。
“啟稟皇上,微臣認為朱都督所言甚是,如今我大明兵強糧足,正是一舉殲滅元虜的大好時機。”丞相胡惟庸也站了出來。
“魏國公,你覺得呢?”朱元璋又看向徐達。
“回皇上,老臣也同意出戰。”
“那國公覺得派誰出戰好呢?”
“回皇上,元虜此前重創,遷離上都,現如今雖盤踞北方,卻不足為懼,我大明多是將帥之才,老臣以為,皆可出征。”徐達一臉豪氣地回答。
“那麼,有誰願意出征呢?”朱元璋環視一週。
“父皇,兒臣願意領兵前往。”秦王朱樉第一個站出來。
“父皇,兒臣與元虜征戰多次,熟悉北地,知己知彼,兒臣願往。”朱棣思量了一會兒也佔了出去。
“好,徐愛卿多年來戍守北方,征戰邊疆,如今年節剛過,在家好好休息一段時日吧。此次出征,就由老二和老四去吧。”
朱元璋其實心中早已有人選,既然已經站出來了,也不再等其他人的答覆,便直接定了下來。
徐達隨自己征戰多年,勞苦功高,確實需要休息。
另外,朱元璋也有自己的想法,前些年,朱元璋和徐達常年出征在外,朝中大權多落在左丞相李善長手中,致使朱元璋心生疑慮。
好不容易借李善長生病罷了其丞相之位,如今只剩徐達一人依舊手握重兵,朱元璋便想著,此番出征不僅是大挫元虜的好時機,更是自己兒子奪回兵權的好時機,所以毫不猶豫地便開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