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遊戲競技>我是武球王> 第三零五章 火車頭出來的李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零五章 火車頭出來的李嶠 (2 / 2)

……

“這傢伙在哪裡,今天晚上帶上他一塊吃飯吧,我想見見他。”

“ok,我也是這麼想的。我想你們兩個一定可以找到共同語言的。”

……

※※※※

“李嶠。”

“木子李,山喬嶠。”在一家中餐館內,高高瘦瘦的李嶠在武三石面前大大方方的介紹著自己。

“很不錯的名字啊,很高興認識你。”武三石也沒擺譜,表現得很有善。

吃飯間,布蘭德很少能夠插上話,因為武三石和李嶠總是在用中文交流。

聊天中武三石才知道,原來李嶠是國內的火車頭俱樂部派來阿賈克斯學習深造的。

當初火車頭俱樂部派出的並不是他,是李嶠用誠意打動了俱樂部。

火車頭足球俱樂部,是隸屬於鐵道部的足球俱樂部,參加中乙聯賽,其前身是火車頭體協足球隊。是中國大陸地區現存時間最長的一支球隊。火車頭俱樂部以其青訓系統最為出名,有“中國的阿賈克斯”之稱,但球隊的實力卻很一般。

火車頭隊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950年成立的“鐵路隊”,1952年火車頭體協成立後,這支球隊以“火車頭隊”的名義參賽。1963年至1977年,球隊一度被取消。

1978年重新組隊,從一支旨在豐富鐵路職工業餘文化生活的“野球”隊,到逐漸網羅進從天津隊退役的老隊員1989年升入中甲,再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先於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一步宣佈俱樂部職業化,進而1997年降級後原隊轉讓給深圳平安,本俱樂部掉轉方向專攻青少年培養人才輩出……

幾十年來先火車頭隊、後火車頭俱樂部,在中國足壇“火車頭”的名頭響亮,而“天津火車頭”與鐵道部下屬“中國火車頭”兩隊幾度分分合合演繹出許多故事包括佳話,更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得完、講得清。

雖然火車頭隊在中國足壇被公認是歷史最久的球隊,火車頭俱樂部也被公認曾是走在職業化改革最前沿的俱樂部,但是他們蜚聲足壇,憑藉的還是過人的青訓質量。

以天津火車頭和中國火車頭兩支青年隊為班底,第一批被火車頭青訓體系推向市場的是1977至1980年齡段的李瑋鋒、李毅、楊光、鮑文傑、趙斌、郭昊等人,接下來是1981至1984年齡段的曲波、楊君、白毅,1985至1988年齡段的楊程、關震、苑維瑋、張鷺、萬程,還有1989至1990年齡段的王剛、馬磊磊、呂偉、馮仁亮、宋博軒、王冠伊……

火車頭俱樂部在青少年培養方面的“高成品率”,曾令無數同行感覺羨慕和匪夷所思,王軍、慕軍、蘇偉、王林等一批年輕的火車頭教練,也成為足球圈裡美譽度極高的青訓妙手,先後被中國足協徵調,充實進各級國字號青年隊教練組。

但是說來傷感,歷史的積澱抵不過現實的變遷,從目前的情況看,說不定哪一天“火車頭”的輝煌就要畫上句號不再續寫了。

而武三石眼前這個李嶠,居然也是一個教練!並且懷揣著足球教練的夢想!

“李哥,看見你,不知道我為啥會想起徐艮寶指導,他年輕時應該也是像你這般吧!”

“一定要在阿賈克斯好好學習,阿賈克斯絕對很適合你,以後你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李嶠認真的點了點頭,雖然武三石比他小了幾歲,但他總覺得武三石說的話就是那麼高深莫測,那麼在理呢!

“三石,其實有有個不情之請。”

“嗯,是什麼?”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