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慧記者。”楊義兵衝她招了招手,不過這動作幅度並不算大,畢竟這裡是委員長侍從室。
蘇慧已經看到了楊義兵在招手,她走過來笑道:“楊將軍,你怎麼在這裡?”
“有點公務要彙報。聽說你前段時間去緬甸前線了?我在報上拜讀過你的不少大作,寫的很好,尤其是有一篇關於同古前線計程車兵和牧師之間的文章。”楊義兵所言並非客套話,預備幹部處的成員每天都要閱讀《中央日報》,而近些時日,蘇慧發在美國《中華日報》的稿子經常會被《中央日報》轉載,自然也就看到了。
“謝謝。楊將軍過譽了。”蘇慧又繼續道:“不過緬甸前線感人的事蹟實在太多,我也只能選擇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來刊發。”
“那你這次來也是為了報道的事情嗎?”楊義兵話說出口後有些後悔,畢竟四處打聽是大忌。好在蘇慧倒也大度,她湊過來低聲說道:“我是來見一個父親,而不是國家的最高元首。當然,如果他有興趣的話,做一個臨時的採訪也不是什麼壞事。”
說著,蘇慧將身邊卡帕先生引薦給了楊義兵,楊義兵在之前歡迎海明威的晚宴上見過他,兩人握了握手。
“剛才你說來見一個父親?”楊義兵有些不解。
蘇慧便解釋說,她和卡帕先生最近要啟程去美國一趟,因為卡帕記者準備回到美國了,接下來他要啟程前往非洲戰場。
黃柯聽說後,便想讓她給在華盛頓的女兒黃英帶去一些家裡做的點心之類。
“黃英一直都很喜歡她媽媽做的綠豆糕、小油餅之類的電信,平時黃叔叔又不願意動用公共資源,聽說我去,也知道我和黃英是好朋友,便讓我帶去了。”
楊義兵聽後感慨不已,兩人正寒暄的時候,一個爽朗的笑聲傳來。回頭望去卻是黃柯已經走到了門口,他問道:“聊什麼呢?”
楊義兵、蘇慧以及卡帕當即起身向他問好,蘇慧道:“我們在誇黃叔叔愛護女兒吶,還特意做了點心讓我帶過去。”
黃柯擺了擺手,“英兒是個饞蟲,我就讓夫人做了一些,你們要是喜歡,回頭也送你們些。”
說著,他把一個紙盒包的小箱子差人拿來,遞給了蘇慧之後,又道了幾句辛苦的話。擺手示意三人落座。蘇慧知道他和楊義兵肯定有公務要談,也不便在這停留,便起身準備離開。
“不用,你和卡帕先生先彆著急走。這裡剛剛批了一個嘉獎令,你們可以拿去看下,順便再請兩位給我們潤潤筆,在國際媒體上,以親歷者的身份寫上一篇稿子發出去,也算是宣揚抗戰嘛。”黃柯說著,把剛剛定好的嘉獎名單遞了過去。
蘇慧把花翻譯過去,卡帕表示沒問題。
“應該的。”蘇慧接過之後仔細的看了看,上面的名字都很熟悉,諸多遠征軍將領她也都是認識的。不過在嘉獎仁安羌戰役一欄中,首個嘉獎的並非是團長劉放吾,而是中校副團長林章彥。
蘇慧有些不解,仁安羌戰役的時候,她便是在仁安羌被圍困的。她清楚的記得那個個頭不高的團長劉放吾率部前來解救,怎麼此時會有這樣的一個林副團長?
難不成是執行其他任務?她欲說出心裡的疑惑,不過又考慮到這是高層的軍事機密,自己過多去問的話,顯得有些不合情理。
想了想之後,她將嘉獎令遞還給黃柯道:“還要麻煩黃叔叔再借給我紙筆,剛才在進來的時候,我的本子和鋼筆讓安保處收走了。”
“喔,不必了,這個就是影印件,你拿去用好了。”黃柯端起茶杯又呷了一口,“回頭跟十四仔說說,小蘇進來的安保就不用那麼嚴格了,紙筆該帶的還是可以帶的。”
楊義兵點頭應聲,蘇慧笑了笑說,謝謝黃叔叔。
幾人又閒聊了一些在緬甸前線的情況,蘇慧談及了自身的一些經歷,對於將士們英勇善戰也都看在眼中。
“老實說,英國人這次表現的很差勁,不過也有諸如肖恩牧師的一些國際友人竭盡全力的在為遠征軍和緬甸當地民眾提供各種援助。”
黃柯點點頭,“這下好了,英國人已經退回印度,緬甸方面我們就少了個拖後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