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柯在南京會晤史迪威一行美方代表團的時候,趙庭輝已經從南京秘密出發,幾經輾轉抵達了浙江湖州,這個雙方軍事對峙的最前沿。
在一個不起眼的江南小鎮的一艘遊船上,雙方進行了接觸一個多月一來的首次正式保密的談判。
趙庭輝穿著一身黑色的綢緞長袍褂,頭上戴著一頂禮帽,腳上一雙千層底的布鞋,看起來倒像是來這裡度假的旅人。趙庭輝旁邊跟著的是一個日語翻譯,還有負責安全的戴笠、十四仔和學者和國府的政治顧問章友三等人。
這樣的搭配並非偶然而成,而是經過精心安排。首先,趙庭輝本人和黃柯關係密切,說是“皇親國戚”也為不過,而他本人又不在政府之中任職,必然會省去很多麻煩,他作為談判的主要人物,自然是極其適合的。
十四仔和戴笠,一個可以代表軍方,一個可以代表情報機構,十四仔勇猛有餘,思維縝密,戴笠腦袋瓜子靈活,又長期從事對日情報工作,安全上他來負責也是比較穩妥。
再說章友三,此人學貫中西,做事比較沉穩,在談判的過程之中會有諸多的突發事件,他在可以鎮得住場子,也便於應對日本人的各種刁難,自然是穩妥的。
一行人從中方區域開始乘車前往湖州,抵達這個小鎮之後,便又和普通的遊人一樣上了一艘早已備好的烏篷船,頭戴斗篷的船老大揚起手裡的竹竿船槳,船開了之後朝著太湖慢慢的劃去。
小烏篷船不大,一行人坐在裡面稍顯侷促,中間的一個小桌子擺著一些茶點之類。好在烏篷船周圍都是草蓆編制,雖是七月天氣,可湖面上的風還透過這颳了進來,涼爽不已。
雖說烏篷船速度不算甚快,但好在順風順水,約莫半個小時的功夫,烏篷船就劃到了太湖邊上。這時候,眾人才看到了一艘早已備好的大型遊船停泊在那裡。
烏篷船立杆停下,對面的人將一塊長木板伸了過來搭在烏篷船上。烏篷船的船老大接過來,試了試後對立面的人說道:“先生們,該換船了。”
此時雖說風不算大,可太湖湖面是細風微浪,小小的烏篷船被吹的在湖水之中來回搖晃,這也導致了連線的木板有些搖晃。
十四仔走到跟前,不由得罵道:“他媽的!到了這個時候還想擺我們一道?可惜啊,這王茂才沒告訴他們,我們都是在海邊長大的嗎?”
說著,十四仔一腳踩上去,噔噔噔的一陣小跑,順著舢板直接到了遊船之上。站在遊船那頭一個日本人拍手微笑,十四仔冷哼一聲,頭也扭了過去。
日本人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設定的這個小障礙沒有能夠成為障礙,因為無論是趙庭輝,還是十四仔,都是在廣州海邊長大的,從小就在各種船上到處晃悠,顯然不會把這些放在眼裡。只不過戴笠有點難看,他沒有怎麼上過船,晃晃悠悠的還真不好把控。可他知道自己千萬不能掉入水中,否則的話就難看了。
戴笠跟船老大商議,讓他將撐船的竹竿給自己扶著,雖說走的不快,可也總算是晃晃悠悠到了遊船之上。
王茂才和歐陽慧等人走來迎接中方代表團,雙方並沒有寒暄過多,只是王茂才拱手和趙庭輝打了打招呼,他想跟十四仔說話來著,不過十四仔把頭扭了過去。
遊船裡面的大廳已經被佈置好了,一個長形的紅木桌子兩邊擺放著和人數對應的椅子,桌子上擺放著白色的陶瓷水杯、速記本等物品,在中間的位置還擺放著兩個小型的中日國旗。長桌子的後面各擺放了四個小桌椅,前面有鋼筆墨水和成沓的白紙,看樣子那些是為了現場會議記錄準備的。
在靠近外面桌子的旁邊還有裝訂機、密封袋之類的東西,估摸著是為了會議結束裝訂資料用的。
中日雙方的代表分別從船的兩個們對向而入,雙方在已經準備好的座位上落座。日方的代表總共有六個人,除了歐陽慧、王茂才之外,還有三個日本人,按照王茂才的介紹,三人分別叫臼井茂樹、今井武夫和鈴木卓爾。
三人雖然都穿著黑色的西裝,胸前的上衣口袋也都很有規矩的掖著方巾,但從他們的走路的姿態和各種動作來看,他們都是出身行伍的軍人。
很顯然,按照介紹的位置和順序,坐在中間的今井武夫是這次會談的主角。
因為雙方之前有過接觸,所以見面之後就開門見山的談了起來。雙方先是就最早爭論的問題,也就是“偽汪偽政權合法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