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才率領的和平建國軍從各地調集出發,開始向蘇州一線雲集。在崑山的時候,他們和吉星文的傘兵部隊打了一個遭遇戰。
偽軍的一個師在一個大隊日軍的配合之下來進攻崑山。負責崑山防禦的吉星文率部展開防禦。雙方鏖戰一天之後,偽軍未能前進半步,不過終究是來勢洶洶,更何況敵人數倍與己,當吉星文準備向上面請求援軍的時候,偽軍竟然放棄進攻開始轉移了。
吉星文懷疑有詐,不敢放鬆,可多方偵查後證實,王茂才的部隊的確是撤了,他們不是退回上海,而是繞開崑山,開始沿著日軍佔領的一線向蘇中地區去了。
……
在蘇州的空降軍司令廖湘東也得到了這個訊息,起初的時候他對王茂才的行徑也感到疑惑,莫非這小子是準備從蘇中揚州、鎮江一線進行迂迴,直接進攻南京?
不過幾天周,他的想法被證實完全是多慮了。因為王茂才根本就不打算去進攻蘇州,更不打算去進攻南京,他想要的只是借道日軍佔領的蘇中地區,來一次象徵性的行動而已。
王茂才清楚自己手裡的部隊有幾斤幾兩重,別看他們有上萬人,其實戰鬥力恐怕還不如吉星文的那個傘兵加強團。士兵計程車氣是一個方面,最重要的還是偽軍的軍官構成。
基層的軍官倒是沒什麼,最重要的是他手底下那幫團、師一級的軍官,這幫人大都都是抱著混日子的態度來的,誰會抱著真心去打?
士兵們倒不是都是軟蛋,只是士兵也不可能去賣力。這根士兵們的構成有很大的關係。
在王茂才手底下的偽軍之中,士兵的來源主要是三部分,除了戰場上投降過來的兵外,還有不少士兵和基層軍官都是戰前抓來的俘虜,以及臨時從各地強徵的民夫。
那些俘虜和投降士兵不用說了,他們都是人在曹營心在漢,而那些徵調來的民夫,且不說他們的軍事素養如何,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來自江浙一帶,讓他們去打他們自己家鄉,他們能去給你賣力嗎?
王茂才從廣州大革命時期就帶過兵,自然知曉這些道理,既然打不下來,乾脆不如就不打。
王茂才消極的態度引起了同行日本軍官南野秀三的不滿。南野是日軍13大隊的大隊長,他這個滿編的大隊是隨同王茂才的部隊一起行動,理論上他和王茂才互不隸屬,但在臨行之前,他的聯隊長也告訴他,他的任務是配合王茂才的進攻,所以從實際上他的部隊也就失去了主動進攻的權力。
日本人這樣做倒不是因為他們對中國人高看幾眼,只是迫於現在兵力緊張等緣故,再加上岡村寧次在華北地區提出的“以華治華”的戰略方針的推廣,所以這次的軍事行動,日軍就以偽軍為主力。
南野秀三雖然對上層的這個方針有所瞭解,但他認為王茂才刻意的遲緩行動就是不對的。
這個標準的帝國軍人眼中滿是高傲,在部隊向蘇中地區移防之後,他的部隊也不得不跟著變動。
本以為王茂才是要有什麼大計劃,沒想到王茂才的率領大軍在臨近蘇州以北的長江沿線駐紮,自己則帶著警衛部隊去了最近的縣城常水。
常水是蘇中地區一箇中等規模的縣城,因為毗鄰長江商業發達,原先這裡駐紮了一個聯隊的日軍部隊,不過隨著前線戰事的擴大,兵力緊張之後,這裡只是象徵性的駐紮了日軍的少部分憲兵,大部分的部隊都要靠著偽軍和當地政府前來維持。
王茂才和日軍高層打過招呼之後,就以駐紮此地為由,帶著自己的警衛部隊進了城。在常水的這段日子裡,他倒是休養的還不錯,整天泡在窯子裡,部隊倒是偃旗息鼓,他卻整天炮火連天,並且這樣“猛烈的炮火”一打就是連著十幾天的時間。
南野的時間可禁不起這麼耗費,他清楚目前前線的形勢,倘若再這樣耗費下去的話,那麼讓南京反攻的中國軍隊突破日軍防線,和蘇州的中國軍隊形成匯合,那麼前幾年拿十多萬帝國將士生命換來的富庶之地將再次被中國人奪走。
這樣的後果對於他們來說將是多麼可怕,恐怕連日本軍隊中的馬伕都能夠想得到。
這個王茂才真是太可惡了。
懊惱不過的南野秀三準備當面去找王茂才,讓他出兵進攻蘇州。
可他不知道王茂才已經跑到了常水城裡逍遙自在了,他用隨軍的電臺和偽軍取得聯絡,偽軍軍部說王茂才不再。再三追問之下,他們才說出王茂才在常水城裡。
老子在外面挨風吹雨刮的,你倒好跑到常水城裡面逍遙自在去了。惱羞成怒的南野帶著自己的一行警衛直奔常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