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時間的拉鋸和交涉,美國貸款給中國的第一批援助在不日之後抵達了緬甸,然後再透過滇緬公路運至雲南。第一集團軍成了全軍第一個吃螃蟹的部隊。
最先一批的美援物質共有三十多噸,主要是以輕武器彈藥之類為主,還有少許的坦克、裝甲車。雖然不多,但足以填補先前第一集團軍因為戰損而造成的武器缺口,依靠嶄新的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第一集團軍,在西南邊陲開始了訓練。
按照規劃,在南京保衛戰進入最後的關鍵階段的時候,他們將會成為一支勁旅,給日軍華東方面軍致命的一擊。
但能否完成這致命的一擊還仍舊是一個未知數,畢竟新式的裝備需要長時間的磨合,而留給他們的時間也僅僅只有一個月罷了。
還是那句老話,留給第一集團軍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深知此點的黃柯更加著急。因此他多次對崔武強調,無論如何,南京方面的守軍也要在第二道防線上再堅持一個半月,多堅持一天,他們獲勝的希望也就多一分。
為表戰鬥到底的決心,崔武也將自己的指揮部搬至距離前線不遠的地方。他對各級軍官下達命令,各部隊要像是一顆釘子一樣,死死的釘在自己防守的陣地上,在沒有接到命令之前,後臺一步就殺無赦。
和中國軍隊嚴令防守的命令相反,松井石根也對進攻的日軍下達了命令:限期攻入預定陣地,不能完成者殺無赦。
此時,三十萬日軍精銳已經開始了沒日沒夜的瘋狂進攻。美國提供援助的訊息已經人盡皆知,傻蛋也會想到這批軍援的抵達,勢必會增加中國軍隊的實力。雖然不知道能增加多少,可增加一分,對日軍的威脅也就增加一分。
其實在獲悉美國簽署租借法案的當天,松井石根就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簡單的明確了各部隊的攻擊方向之後,就開始下達了華東方面軍的作戰命令,即日起發起全面進攻。
除了命令自己現有的部隊加緊進攻之外,松井石根和鳩彥王還多次向東京請求,增加對南京圍攻的兵力。
南京實在是太難打了,防守的中國軍隊簡直就像是抱定必死決心一般,絲毫也不退讓半步。有時候一個小山頭都會經過雙方反覆爭奪。日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這樣下去肯定是不行的,進攻南京的日軍傷亡率已經遠遠超過其他戰場的總和,每天一車車的增援部隊運向前線,幾天之後就有一車車的傷員和屍體運回去。
作為東京大本營的高層之一,松井石根自然也知曉了帝國的南下既定戰略。他冷靜的分析得出,一旦日軍實行南下戰略,美日就會暴發直接矛盾。
一旦日美雙方爆發戰爭,出於牽制日軍的緣故,美國一定會增加支援中國抗戰的力度。在這個之前,如果他們不能攻下南京,那麼以後將意味著更加困難。
一道難題擺在松井石根的面前,讓他眉頭緊皺。
東京方面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決定,從其他戰場抽調兵力支援南京。從本土調集兵力已不可能。一來常年不斷擴大的戰爭已經讓本土出現兵力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其次,本土陸軍兵力都在為南下做著準備,根本沒有空閒的兵力。而天皇已經多次表露,對陸軍在中國戰場的表現相當不滿,這個時候斷然不可能繼續增派兵力的。
不能從本土或者其他駐地增援,那只有從中國其他戰場抽調兵力。想來,這也是不得已之舉。
日軍在中國的三大戰場兵力總投入已經超過一百萬,華東、華北和東北三大戰場佔比相差不多,相對於其他兩個戰場,東北戰場的日軍因為佔據了地盤最大,再加上日軍高層前期推行北進戰略,在東北地區屯集了大量部隊,所以在東北戰場日軍兵力富餘也最多。
現在北進戰略被廢,日軍高層已經將打通南北線同德國會師莫斯科的戰略擱置,而在中國戰場,攻打南京又成了陸軍首要任務,因此從東北調撥軍隊支援南京再合適不過了。
權衡考慮之後,東京方面做出決定,從中國東北分批次抽調八到十個聯隊的兵力增援南京方面,以儘快拿下南京。
“真是個愚蠢的想法!”
關東軍司令長官梅津美治郎在接到了東京方面調兵的命令後,氣的一拳頭砸在了面前的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