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念卿現在的處境,比其他皇兄好一點的是女兒身,最好的庇護,有什麼壞事別人也不會懷疑到她身上,壞處自然也有,就是這持續了許久的男尊思想,女子實在沒有權力,褚念卿能做的事太少了。
其實女子的地位也不是沒有高過,只是經過兩個聖人的隕滅後,局面才愈變愈糟糕。
前朝南周,端慧皇后同夫從政,把官場狂妄自大的男人們訓的爬不起來,那時候女子地位可謂飆升,甚至出現過女官,女相。
而南周皇帝寵妻,也一向尊重女子,認為女子確實有同男子一樣從政從軍的能力,便認同了端慧皇后的做法,下旨昭告南周子民:女子即嫁也無需所有事宜都要謹遵夫家,民間可辦女子學院,女子亦可科考,可為官,甚至還想過要女兒同兒子一樣擁有繼位權。
那時候的南周,即使剛剛經歷過戰爭也恢復得十分迅速,無論軍政,經濟還是農事都勝過鄰國許多,因為為官者更多,提出的好政論也就更多,當然,這也不僅是女子在做實事,男官亦付諸良多,原本就好的男官自然還像從前一樣為朝廷嘔心瀝血,那時候的奇觀是原本時常偷懶的、喜歡尋花問柳的男官也開始接連進言,誓要和女官爭個高低!
還有明夏,端慧皇后的母國,明夏皇看過端慧皇后的家書後,亦決定要在明夏地界預備大力興辦女子學院,請女子為官。
雖然北江齊國並未有所行動,但天下三國,兩國都抬女子地位,最後一國就算想支援男尊恐怕也抵抗不了多久。
那時候,男女地位幾乎趨於平等,國力迅速上升。
但這樣的好局面持續了沒多久。
南周,興也皇帝皇后,敗也皇帝皇后。
北江賀王謀劃,使得南周與明夏生了嫌隙,加之南周與明夏原本就有隔閡,即使南周的皇后是明夏的和親公主也沒有用,端慧皇后百般阻攔,卻還是耐不住夫婿與兄長之間再起戰爭,最後含淚選擇自盡,而南周皇追悔莫及,拋下子民殉情,明夏皇戰勝了,卻也永遠失去了親情。
南周皇帝皇后的崩逝了結了戰爭,免除了近三十萬將士的死傷,但於後世而言,他們的死去卻不完全都是好結果。
死亡帶走的不只有他們的生命,還有他們剛剛建立起來的女子政權。
端慧皇后那樣孤注一擲,又於兩國而言都是德高望重者的人死去,與她一樣能繼續扶植女子政權生長的人幾乎沒有。
男子享受女子的服侍太久,怎可能這麼快接受平等,甚至有些女子超過自己?端慧皇后一死,他們很快開始壓榨女官,宣揚男尊,加之由於女子政權初立,女官人員太少,所以女官很快敗下陣來,男尊捲土重來,更甚之,害怕女子暗地裡“圖謀不軌”,便把女子地位壓得更低,再無出頭之路,女子政權徹底毀滅,就這樣受苦了好幾代。
直到大胤開國皇帝、也就是褚念卿的太祖出現,帶領大胤鐵騎統一天下,女子才能重喘一口氣,但也只是一口氣,最多隻是把女子地位恢復到女子政權之前,而女子政權再未出現。
至今,女子於天下而言好像都只有“傳宗接代”的作用。
雖也有有實權的女子——鎮國公主,可鎮國公主畢竟只有一個,滴水敵不過烈火,且當今的鎮國公主,也就是褚念卿的姑母,她只顧得自己享受,從沒把恢復女子政權放在心上過,她只怕連女子政權是什麼都不知道……
褚念卿一直很羨慕南周時候的女子,仰慕端慧皇后,喜歡她們能和男子一樣馳騁沙場,建功立業,文能登朝堂,上諫言,武能殺外敵,斬亂臣。
不必向男子卑躬屈膝,不必把嫁人、綿延子嗣當作自己的首要任務。
只可惜那個時代結束的太快了,如今再看,再聽,也只能惋惜,難過,倒不如不看。
褚念卿坐在臨窗的暖榻上,合上那一本《方舟錄》,放眼望望窗外的景色,白雪皚皚,清淨一片,長嘆一聲,心裡才鬆快些。
恍惚間又想到清早上的情景,眾人跪拜,威風不已。
她神色間有些像端慧皇后。
殺了人,她到不覺得害怕,甚至還有些興奮,享受所有人匍匐在她腳下、聽她號令的滋味,她可以處決所有她不喜歡的人,甚至剝奪一條命,讓整個皇城都顫一顫,端慧皇后當初執政,每日見到的也就是眾人這般仰望她的景象吧。
那樣真好。
褚念卿向著出了太陽的天笑了笑。
小鶯這時候進來了,褚念卿便又坐正了,不再去想什麼威風的事情,端正了身姿迎接眼下的事。
小鶯走到榻邊站定,面上的神情較清晨時緩和了些。
“公主,奴打聽過了,傅御醫還沒回來呢,便按照了您的意思拿了手令去過大宮門,告知了門前守衛說您一會兒要出宮逛燈火去,守衛將軍領命,已叫其餘侍衛都候著,並向公主請安。”
“知道了,去準備轎子吧。”褚念卿應了句,隨即下榻,宮人即刻上前來給她換了件天青色的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