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之大學霸> 1423章 駕輕就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423章 駕輕就熟!

楊傑開口說道:“我們推出的那款大型SUV如果使用傳統內燃機的話至少需要3.0升帶增壓器的發動機驅動才能有很好的效能表現,如果僅靠那個1.2T小排量發動機按照傳統的方式輸出動力,幾乎很難帶動車身尺寸這麼大的車型,就算勉強能夠推動也斷然沒有什麼駕駛樂趣可言,典型的小馬拉大車。”

“我們用那臺1.2T小發動機全部用來發電,這對於那套電池容量在60千瓦時的電池組來說完全夠用了。另外我們使用的那套雙電機可以做到全時四驅,而且扭矩輸出非常大,動力效能超過了高效能的汽油車,這一點也是我們跟日系汽車產商發展的混動技術最大的區別。”

楊傑開口說道:“現在我們在這套混動技術上已經做得很好了,另外這中間我們也研製了更小排量的增程式動力系統,現在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裡面開發出混動技術的微型車,透過包括底盤系統等各方面的調校,我們可以為國內外消費者提供在駕控性和行駛穩定性更好的汽車產品,而且更省油,使用成本更低。”

李開元點點頭,“如果你們要推出這種混動型微型車的話應該不便宜吧?”

楊傑笑了笑說道:“這一點我們在研發之前就考慮到了,所以研發的重點放在瞭如何在達到我們設計指標的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這些系統部件的生產成本。”

“我們為低價位的車型上面開發的發電機和電動機系統一方面是降低永磁稀土貴金屬的使用量甚至不用永磁稀土,另外就是在發電機和電動機產品本身上做了大量的研發,從材料、電機架構到生產工藝等方方面面一點點地摳,還是取得了很多技術成果出來的。”

楊傑開口說道:“我們在發動機和發電機和電和電池組這些核心關鍵系統方方面面的各種技術小創新做了很多年了,積累起來的這些技術成果已經可以撬動國內的混動汽車這個市場了,所以我們接下來研發的微型車造價不會比內燃機版本的微型車貴,保證廣大的消費者可以享受到這些技術紅利。”

華興科技集團公司這些年在自己的核心產業鏈上不斷地打磨自己的產品技術,不斷地一些核心關鍵材料和核心部件上搞小創新,自然也是讓研發混動技術的技術團隊進展神速,到現在已經可以撬動更大混動汽車市場了。

李開元點點頭:“你們搞的這種混動技術車型算是從內燃機過渡到氫能源汽車之間的產品,對我們國家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也是有很大的幫助,國家在這方面還是要力挺的。”

他看著楊傑說道:“這次你們將兩家國企汽車公司收購下來後既然有了清晰的發展戰略,你們就好好地幹。”

楊傑點頭道:“李伯伯您放心,我們既然接手了這兩家汽車公司,那我們就一定把這件事做好。”

對於中原汽車科技集團來說,併購這兩家汽車公司其實也是有自己的目的的,一個進入微車領域,二個是擴張版圖,將觸角伸向北方市場,第三則是打造出一個主攻混動技術車型的汽車品牌。

楊傑本人對於撬動混動型微車市場其實還是比較看好的,他自然不會去跟國內包括威德五菱和山城汽車集團公司去搞同型別的內燃機版本的微型車產品競爭,要玩就在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劃出來的新產品技術領域裡面玩些新花樣出來。

作為一個技術狂,他實在沒興趣在傳統的內燃機微型車市場裡面折騰。

自從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在併購馬自達公司後洪磊帶領的動力系統研發中心技術團隊就和馬自達方面的技術團隊一起進行技術合作繼續在內燃機上面挖掘潛力的同時也是大力開發混動技術,已經不再開發大功率大排量的內燃機。

其實楊傑對於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產銷規模還要繼續擴大興趣並不是很大,如何打造出更好的汽車產品才是他最感興趣的。

不過他也是不想打擊很多人的積極性,對於李建峰對長河汽車公司和賽飛汽車公司提出來繼續擴大產業規模,建設合資新基地和自主品牌戰略基地,使兩家公司分別達到產銷整車100萬輛、實現全產業鏈1000億元的營業收入,進入”百萬千億”企業級別的發言也是不置可否的。

在前世記憶中,這南北兩家分別被山城汽車集團和燕京汽車集團公司收購後也是提出過類似的口號,不過最後這些口號都是落空了。

重組之初,山城汽車集團也是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聲稱要打造“銷量百萬級”的汽車品牌,但現實情況卻很殘酷。

自從正式加入山城集團大家庭後,山城對賽飛汽車的整合與管理並不成功,甚至是在戰略和方向上存在誤判。

山城只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對賽飛進行整合,而不是按照市場需求的變化來規劃賽飛產品和佈局,造成賽飛在經營管理上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賽飛汽車原本的轎車版塊再無新車推出,佔據業務大頭的微型車也鮮有新車推出。

被山城汽車收編後的賽飛汽車並未重現輝煌,而且賽飛汽車公司不斷地進行裁員,企業經營困難,資金流近乎斷裂,從上到下沒有資金流轉,採購、生產、銷售等環節幾乎全部停滯。

而長河汽車公司公司被燕京汽車集團收購後日子也是過得頗為悽慘。

其實這主要還是因為當年的國內汽車集團公司在技術研發上做得實在是差勁,沒辦法自行開發出富有競爭力的汽車產品出來。

不過現在是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接手了這兩家汽車公司,在完成簽字協議後接下來兩家汽車公司都會合併到新的公司裡面打造新的汽車品牌。

因為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在混動技術車型上的技術已經成熟了,實力擺在那裡呢,接下來的工作無非是開發出多個新的混動微型車車型出來,在走完這個流程後南北兩個新建的工廠就可以開始批次生產開始上市推廣了。

這一套中原汽車科技集團公司已經非常熟練了,楊傑對此並不會有太多的擔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