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們早在開戰之後的第二日就到齊了,或許有因為某些原因而來不了的,卻也無礙。【最新章節閱讀.】
天關城跟戮魔城無異狀,兵鋒山上卻是已經開始了針對外魔的作戰計劃。
十人一隊,十隊一營,十營一部,五部一帥,這是粗略的劃分,具體的原因就是戰鬥之時要隨機應變,不能古板的劃分。
兵鋒山上的元嬰期修士,總數是兩萬九千名,來歷也是三城中最為複雜的,來自九州各地,統帥起來,也頗為困難。
但也並非多大的難題,五千名平州元嬰期,就交由二十名平州分神期修士統帥,劃為五部,分別為天部、龍部、人部、寶部、蓮部,每部有兩人為統領,一為正統領,一為副統領,同時又有兩人,負責整支隊伍的安全。
五千名雷州修士,亦是如此劃分,二十名雷州分神期統帥,劃為五部,為天龍部、鵬鳥部、飛虎部、靈蛇部、百足部。
這一萬名元嬰期修士,便是第一批出戰的修士,外魔首當其衝的目標。
隨後就是雲州、楚州各五千修士的劃分,前者歸於方績統帥,後者歸於伯約統帥,因為暫時還不需外出,便只是每千人一位統領,總共十位統領。
之後是中州皇朝、秦州王朝、齊州王朝的六千名元嬰期修士,每千人歸於兩名分神期統領,共計十二名。
最後便是真龍、冰鳳、妖神的三千元嬰期修士,各自由三名吳洲修士統領,總計九名,剩餘的三名吳洲修士,便是在戰場上獨戰,順便幫助一些元嬰期修士。
修士到達用了兩日,最後的劃分又用去了一點時間,這最後一夜,便是調整的。
五千平州的元嬰期修士,與五千雷州元嬰期修士,便剩下最後一夜的時間來調整,因為兵鋒山已經收到了資訊,明日外魔會攻入兵峰山脈。
首先讓平州與雷州修士出戰,也是有原因的,平州修士多是僧侶,大多有一股降魔之心,又兼心志剛毅,且有平州分神期來統帥,有此諸多優點,自然是第一個出戰。
而雷州修士,於雲州楚州其實並無不同,但是有雷州的二十名分神期修士來當統領,那便有了優勢,同為雷州,對彼此自然有些瞭解,方便指揮。
更重要的是,平州五千元嬰與雷州五千元嬰,俱都不是懼戰的人,前者剛毅,後者好戰,自是第一人選。
這一夜的時間,便是調整,也是戰前磨刀,只為戰鬥之際,能多殺些外魔,以及活下來。
翌日,天色微亮,兵鋒山上的修士,便俱都起來了。
兵鋒山上的營地自然不是城池,而是一片古老的石寨,連綿數里,此時石寨前,就聚集了兵鋒山上的所有修士。
參戰的一萬修士,便在石寨前方,不是第一批參戰的修士,就在營寨後方。
隔開兩者的,是方績、伯約以及四名合體期修士,還有一些分神期修士。
“你等率先出戰,俱為先鋒,為外魔首要目標,誅魔之際,必要竭盡全力,亦要萬分小心,遏制外魔,非我等不可!”
這參戰的一萬修士,死亡率是極高的,但終歸要有人參戰,因此較為出眾的平州修士以及頗為強力的雷州修士,便是第一批參戰的修士。
這一萬修士亦是知道自己身上的重擔,齊齊應了一聲,便在本州分神期的帶領下,離開了兵鋒山,由兵峰山脈,趕往外魔所在。
交戰的地點,便是兵峰山脈同陰魔谷的交界處,這一萬修士的目的地,就是這交界處。
五千平州元嬰期修士,便由十名僧侶率領著,十名僧侶暗中護佑著,不徐不疾地行進著。
平州是佛國,整個部州上五成是僧侶,剩下的五成中,四成是當過一段時間僧人,一成就是僧人的家屬,都跟僧侶有所關聯。
平州的修士,也俱是僧侶,有一些修士同普通僧人一般剃度,但也有許多修士,並沒有剃度。
普通僧人剃度的修士僧侶是不同的,普通僧人是為了表明自己能更虔誠地向佛,而修士僧侶就不需要如此了,剃度不剃度都能一心向佛。
不過或許是曾經當過僧侶的原因,一些修士僧侶也會保持剃度時的模樣,不留髮,守八戒,但是也有許多留髮,守戒條的。
但這些都是小節,並不妨礙修行。
這五千元嬰期修士,在來此之前,可能會是大大小小寺院的方丈、長老一流,在寺院中自然是穿袈裟戴僧帽,但在此都只是穿僧袍,便足夠了。
僧袍的樣式也大不相同,有白色僧袍,還有黃色僧袍,以及藍色僧袍,而這五千名修士中,多數穿白色僧袍,亦有不少穿黃色僧袍,再有一些人穿著藍色僧袍。
位於隊伍前方的僧人,便是分神期修士,則穿的是袈裟,為的是好辨認。
元嬰期修士尚要使衣著變得樸素,但分神期修士就不必了,不管是樸素還是華麗,都會被分神期外魔找到,並無什麼區別,而且華麗的衣著,還能吸引外魔的注意力,讓元嬰期修士少折損些,何樂而不為。
一旁同這五千名僧侶一同行進的則是雷州的五千名修士,行走間,氣勢就同僧侶迥異了。
僧侶俱是極為安靜,或有人言,也極為輕微,多半是在吟誦經文,而雷州的五千名修士,便都是在互相交談著。
第一妖獸大州是楚州,第二就是雷州,楚州上妖獸佔了九成,靈獸只佔一成,而雷州上就是兩者對半了。
平洲五部,天部、龍部、人部、寶部、蓮部俱是僧侶,皆能凝神待戰,而雷州五部,天龍部、鵬鳥部、飛虎部、靈蛇部、百足部,就出身各異,說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