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玄幻魔法>蒹葭皇朝> 第一卷 書院天下 第十二章 九品之上,三元歸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書院天下 第十二章 九品之上,三元歸一 (1 / 2)

武道無通途,不說那九至一品的登天梯,還有破境之上的三元歸一。

三元者,“體、氣、神”也。一品之下,三元齊頭並進,一品之上,先鍛體,再納氣,後凝神。之所以如此,蓋因體魄就像大釜,精氣便似冷水,只有擴充容量,才能盛得多裝得滿。而神識卻是釜底的炭火,釜中的清水越多,就越難燒沸,而一旦翻滾便具煮天之勢。

超品之境,武夫百求而不得,但其境界劃分卻是出自書生之手,不得不說傳奇異常。千年前的大楚朝有位落榜的儒生,生活所迫下,先是入寺當了幾年撞鐘和尚,又出寺入觀,做了五載煉丹道士,最後還俗回家成了五里三鄉的私塾先生。書生不會武功,卻喜歡結交武林人士,與魔頭下棋品茶,同僧道啃肉拼酒,江湖裡翻騰的魚龍,到得書生的草廬裡總會變了性情。

一日清晨,書生的侍童端來洗漱清水,發現自家先生已坐化於草廬之中,神色似興奮似安詳。

膝上橫臥白娟,字型豪放不羈。

“不習武者不知武?天下知武孰堪吾!”

“餘觀武三十年,甚覺人力有窮時,欲超凡入聖,必‘體、氣、神’,分而蹴就。體者,‘一掌撥象’、‘兩袖拂山’、‘三指擎天’。氣者,‘涵虛混太清’、‘玄實分青冥’、‘乾坤大器空’。神者,初聞‘熹微之光’、再見‘洞燭之火’、終得‘光咫之妙’。吾得悟於此,欣喜莫名,惜年老氣衰,只餘神識充盈,終不可修得神仙之境。吾心不甘,強起蠻性,破窗觀燭,偷取光咫之力,神遊太虛,終神魂欲散。剎那芳華,悽美如斯,吾願足矣!”

句末,字跡更顯卷狂,重墨浸染,落驚鬼神!

書生足願而逝,理清武道超品進階之法。後人故將一品之上的超凡之境分之命為:

體者,撥象、拂山、指擎。

氣者,涵虛、玄實、器空。

神者,熹微、洞燭、光咫。

武者打破九品藩籬之後,便可先悟‘撥象’,再通‘涵虛’,後入‘熹微’,如此方是小圓滿,江湖俗稱‘小神仙’。

之後苦求‘拂山’,打通‘玄實’,循跡‘洞燭’,便算行到中圓滿,如此成就貨真價實的陸地神仙。

若有超發之輩,一鼓作氣入‘指擎’,餘勢不竭達‘器空’,登峰造極得‘光咫’,終得大圓滿,那可就是不留人間的‘天人’了。

但正如書生遺書所言,人力畢竟有窮時,某些也算天資卓絕的武者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專心修一元。例如,本朝的萬騎郎白鉞,體魄已經穩穩坐在了‘拂山’,甚至看到了‘指擎’,可精氣卻久久不能進入‘玄實’,神識更是才摸到‘熹微’的門檻,但即使如此卻也名列天下第五。

還有西域沙尖瀚海城裡的那位擅殺‘小神仙’的巨梅仙,便以洞燭的神識,涵虛的精氣,撥象的體魄入得天下武夫前三甲,他越過鍛體、納氣,直練神識的秘法令天下人側目不已。畢竟相對而言,體魄易成,神識難凝。

而自超品三境降世以來,除了那一夜得悟而神遊無極,然後魂飛魄散的書生,還沒有誰摸到‘光咫’的門檻!

不,也不是沒有,起碼秦伯集便猜測書院裡的孟小夫子貌似就有了些仙人氣象。因為小夫子總能察人所不察,知人所不知,如今又在德牧社開‘熹微’之講,或許還真有些眉目。

但是小夫子雖然身高驚人,體質強健,卻是絕對沒有超品武夫的體魄,也肯定沒有涵虛玄實的氣象。

不修體氣,只修神識?不可能,巨梅仙都只敢將神識修到比體魄精氣高得一階,沒瞧見始創三元的書生宗師都魂散神消了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