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禟的病拖了大半個月,終於好得七七八八。在小年前,得以痊癒。
因著章佳初珍及時提醒,才讓玄燁另闢蹊徑,為胤禟找到義大利的傳教士救命。玄燁念及此,大加賞賜章佳初珍,卻都被她拒絕。只留下些微不算貴重的玩意兒。
這日,蓴兮與玄燁相約到瑞露殿看望胤禟,二人說起章佳初珍,又為了她沒有接受賞賜而苦惱。
“畢竟是因為珍常在,胤禟才能及時獲救。理應有賞的。”蓴兮溫婉一笑:“可送那些東西去,反而俗氣。且珍常在位份不高,若是得了那些賞,也不敢拿出來用。便是一件兒衣裳,也未免受人閒話。畢竟宮裡規矩擺在那兒,什麼樣的位份,用什麼樣的東西。”
玄燁若有所思,蓴兮又提醒道:“皇上若是真想恩賞珍常在,不若晉一晉她的位份吧。珍常在出身不高,可也先後為皇上生下了十三阿哥和瓊琚、瓊玖兩位格格。便是為了幾個孩子,也早該晉封她了。”
玄燁也道:“此言有理。她委實受了委屈了。算起出身,德妃和杜貴人也算不得好的,卻一個為妃位,一個為貴人位份。而她一直還是常在位份,確實不妥。往日朕疏忽,今兒因為胤禟這層關係,晉封她也無可厚非。如此,便晉章佳氏為貴人吧。”
蓴兮又道:“臣妾一直也想著該如何感謝珍常在,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謝禮。今兒皇上既然晉封了她為貴人,便再賜個字吧。”
玄燁聽她這樣說,便知道她心中已經有了主意,便問:“你覺得哪個字合適?”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意為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珍常在不僅僅如此,她思想敏銳,反應也快。臣妾覺得,‘敏’字正合適。”蓴兮心中確實早有打算,玄燁一問她便答了。
玄燁輕輕擁著蓴兮道:“這個字確實合適,蓴兒有心了。如此也為朕解決了難題。”
蓴兮低頭一笑,砌了一杯茶遞給玄燁:“臣妾所思皇上早就想到了,只是怕臣妾傷心,才一直不提,遲遲不肯給得寵的嬪妃晉封。”
心事被看穿,玄燁也只是淡然一笑:“經過孝懿皇后一事,朕一直不想有人在權勢上比得過你。如今,你雖無攝六宮之權,卻也因為雲貴妃與你一條心,繼而朕也放心。倘若,後宮妃子,得寵又得勢,你的處境為難,朕不放心。所以不願晉封她們。珍常在是個可心人,朕對她多年來也頗有些恩寵。朕亦不想她恃寵而驕。”
“皇上這般為臣妾考慮,倒是讓臣妾無地自容了。”蓴兮大為感動,眼帶淚花的說。
“你為了朕才來到這紫禁城,為朕生了三個可愛的孩子,朕如何能夠委屈了你?”玄燁的手緊了緊,將她死死扣在懷裡:“若朕只是王侯,也能做到二哥那樣,遣散了姬妾,只留心愛之人在身邊。那便好了。”
蓴兮動容道:“三哥哥能為我考慮這諸多,已經令蓴兒滿足了。人總要滿足於現狀,才能幸福。總在奢望渴望不可求的東西,又怎能幸福呢?”
“那蓴兒幸福麼?”玄燁低頭看她,在她耳邊問。
“自然。”蓴兮依偎在玄燁懷中,閉上眼睛喃喃道:“這輩子能與你相守,便是幸福。”
玄燁離開瑞露殿一個時辰後,蓴兮安排好瑞露殿一切事宜,才回了翊坤宮。
路上,蜜意終究沒忍住,問蓴兮:“娘娘便是感激珍常在的提醒,也不必讓皇上晉封她為貴人,還恩賜了封號呢?便是娘娘當年,也是晉封為嬪時才有封號的呢。娘娘何必提攜珍常在,她畢竟曾是孝懿皇后的人,心未必向著咱們。”
蓴兮看著蜜意焦慮的樣子,覺得分外可愛,她回道:“本宮不想欠著她的。她三言兩語,便立了大功,如此可見她心思敏捷,反應極快,且每句話都是深思熟慮,恰到好處的。皇上的賞賜她不稀罕,便是盼著本宮因此對她心存感激。往後,她有所求,本宮也不好拒絕。”
頓了頓,蓴兮又道:“可紫禁城裡,最不能有的,便是欠人恩情。”
蜜意仍舊不能理解,為何蓴兮寧願讓章佳初珍榮升,也不想欠著她的。
蓴兮見蜜意仍然一臉茫然,又耐心解釋道:“可還記得此前珍常在收買紀心,準備對靜嬪的孩子動手的事兒麼?”
蜜意點頭,聽蓴兮繼續說:“珍常在收買紀心,是為了害死靜嬪的兒子。一個男孩兒在宮裡有多重要,你瞧瞧德妃和杜貴人便知道。她們倚靠的從來不僅僅是手段,還有她們的兒子。靜嬪恩寵不少,又生了個皇子,且家室榮耀,自然是珍常在永遠比不過的了。珍常在同樣生下了十三阿哥,卻仍然只是從答應晉封為常在,這幾年都未再有晉封。珍常在自然慌亂,也害怕靜嬪。而這件事,也令本宮明白,珍常在心思毒辣,並不亞於孝懿皇后。只是。珍常在如今勢單力薄,許多事使不上勁,只能憋屈著,什麼也做不了。可有朝一日,她飛上枝頭,便不會再隱忍。那時,便是本宮可敬的對手。她如今想借著胤禟的事兒,欠著本宮一份情,便是他日有求於本宮。本宮不想白白承她的情,也不想他日成為她的劊子手,去害了別人。”
蜜意明白過來,譏笑道:“珍常在如意算盤打得好,只可惜被娘娘看穿,一番心思終究付之東流。”
“珍常在先後誕下皇子皇女三人,早晚會晉封。今日本宮在皇上面前美言,她得以晉封貴人位份,本宮既還了她的情,也成全了皇上,何樂而不為呢?”蓴兮安撫的摸了摸蜜意的臉,對她一笑:“你也不必為了這樣的事情心有不滿,往後還多著呢,你要習慣。”
蜜意甜甜一笑:“奴婢同樣的話不會問兩遍,同樣的事兒不會做錯兩次。娘娘放心,以後這樣的事兒,奴婢明白該用怎麼樣的心情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