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抗戰之我的縱橫人生> 第六百五十四章 要做到耳朵磨出繭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五十四章 要做到耳朵磨出繭子

錢朋點燃一支菸,狠狠吸了一口之後,才繼續道:“老馬這個人在這方面經驗豐富,動員群眾是他的老本行。他原本就是咱們師的民運幹事下派的,在下派到潞東軍分割槽之前,一直都是師部的宣傳幹事。”

“而不是從野戰軍提拔起來的,實際上更像是軍事幹部的政工幹部。這也是我之所以點他的將,而沒有選擇其他兩個營政治教導員的原因。老馬與我在師部熟悉不是一天了,一直都睡一個房子。直到他下派的潞東軍分割槽才分開,他的為人和秉性我瞭解。”

“老馬為人寬厚、有說服力,儘管不是那麼太擅長言談,可他說出來的話就是比別人讓人相信。但是最大的缺點就是作戰方面差了一些。但有作戰部隊給他護航外加上撐腰,我想讓他去,應該可以勝任的。”

說到這裡,錢朋頓了一下子道:“其實他這個營教導員,調任到政治處當一個副主任,也就是一個平調。只不過對外的名義,要好聽一些罷了。要是換了我,寧願在作戰部隊當一個教導員,也不願意去當這個就是一個幹活命的副主任。”

也許明白自己剛來不太長時間,就與團主要軍政主官搞的太僵不好。所以,錢朋對自己的意思解釋的相當透。其實他不用解釋這麼透徹,他之前說的一半東西,李子元就已經聽明白了他的意思。

不過錢朋另外一層沒有表達出來的意思,李子元也聽了出來。錢朋也是想趁著這個機會,培養一批後備政工幹部,以及政工骨幹。不過對於後一點,李子元認為錢朋恐怕要失望了。部隊之中的基層幹部,大部分認識的那點字,還是參軍之後才學的。

要不是自己和馬永成硬性規定,你當班長必須得認識多少字,你當排長必須得認識多少字。當連長和指導員,不僅要認識一些字,還要學會看懂地圖。為了教會入伍之前都大字不識一籮筐的幹部和戰士,團裡面現在的文化教員,不知道浪費了多少腦細胞。

就是為了教會所有的連排長識別地圖,剛剛從何三亮手中接手這項工作的王均,都有些叫苦連天。好在何三亮之前給他打下的基礎不錯,別說所有的連長,就是排長一級的也都是知道了什麼叫做等高線,什麼叫做反斜面。

當然教自己部隊的幹部和戰士學文化,這也不是李子元所部的獨有創造力。是這支軍隊,從紅軍開始就建立的一個優良傳統。問題是有些東西可以學,有些東西是天生的。你讓一個參軍前還一個大字不識,那點文化都是入伍後學習的粗人去當秀才。

去做宣傳鼓動工作,這不是趕鴨子上架嗎?要不然部隊裡面的政工幹部,越往高文化水平一般都也越高。甚至清華、北大、浙大、復旦等,這個年代有名大學畢業的,也是不在少數。

反倒是在下邊,一般的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反倒是都是作戰部隊老幹部,或是抗戰後入伍的幹部提拔的。這其中除了這些知識分子不會作戰,團以下的政工幹部在需要的時候,要接替犧牲或是喪失指揮能力的軍事主官指揮部隊之外。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些知識分子對於部隊來說太寶貴了。不僅一般訓練完成之後,都留在上級機關和部門。就是下到部隊,一般提拔的也相當快。三分割槽一個主力團的政委,就是三六年十二月份參加革命的大學生。

在看看馬永成,也是差不多這樣的。自己三五年的小紅軍,現在當團長了算是不多見。這在軍事幹部之中,絕對算是少見的特例。可抗戰爆發前後才參軍的大學生,現在擔任團政委、軍分割槽政治部主任,甚至是軍分割槽政委的可是不在少數。

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知識分子太寶貴。他們有工農幹部缺少的口才和文采,尤其這些高知識分子的筆桿子,也是一樣很重要的武器。一般下去做群眾動員工作的,都是這些知識分子幹部。這些高知識分子幹部,在一線作戰部隊並不多。

自己這個團,至少現在看學歷最高的就是馬永成。再有就是軍分割槽下來的幾個年輕幹部,有的高中畢業生,還有一個是師範畢業生。其餘的都是中學畢業,沒有學歷更高的幹部了。至於軍事幹部,幾乎是清一色的工農幹部。

做群眾動員工作的政工幹部,與在作戰部隊的政工幹部那是兩碼回事。在部隊之中政工幹部,做思想工作除了自身要做為一個表率之外,實在講不通一腳踹過去,也沒有人太過於指責你。

最多是上級批評你違反政策、體罰戰士,大家都是帶兵的人,也理解帶兵的難處,只要不做的太過,批評兩句也就算了。就像是李子元當初拎著皮帶,要抽光著腚的賀會章,也沒有人說他做的不對。

可要是對群眾你講不通的時候,一腳踹過你試試,不給你一個大過就怪了。這個年代的農村人讀書識字的不多,聽宣傳還是信任知識分子,至少看起來像是知識分子的人。軍裝上的衣兜裡面,至少得插上一支鋼筆,嘴裡面得能講出來通俗易懂的大道理。

你派一群三棒子砸不出一個屁來的大老粗去,那群眾能相信你嗎。尤其是壺北西部平原地區,還曾經是八路軍和日偽軍拉鋸過一段時間的地區,老百姓在日偽軍的報復中吃虧不小。要讓老百姓相信你,你得說出真正的大道理來。

錢朋這番話的意思,李子元聽明白了也聽懂了。所以,李子元這次很是痛快的點了點頭。心中暗自有些好笑,這位錢副政委是真的不知道下邊的部隊實情,還是真的拉開膀子幹一把?不過後邊的這個理由,好像是更充分一些。

管他呢,這本身就是他這個代政委的職責,自己也不好去參合太多。李子元表現出一幅聽了進去的樣子,讓錢朋倒也沒有再說什麼。至於這件事情的後續發展,究竟是按照李子元想象出來的結果,還是像是錢朋準備要努力的方向發展,那就只能等著看結果才知道了。

人選定下來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上報了。拿著一個新任副參謀長,一個新任政治處副主任人選名單,錢朋先後親自跑了一趟軍區和軍分割槽。並在去軍區的時候,與在黨校學習的馬永成特別長談了一次。至於幾個營長的變動,這還是軍分割槽和李子元自己範圍內的事情。

幾個營長在何三亮各自找談完話之後,在第一時間之內便各自到位。其實也就是從這個營的營部駐地,到那個營的營部駐地而已。調動幾個營長完畢,李子元召開了部隊連以上幹部會議。專門強調了兩個紀律,一個是群眾紀律,一個是訓練紀律。

群眾紀律,是針對眼下偽軍俘虜兵多的現象,李子元特殊強調的。李子元態度很明確,那就是群眾紀律是鐵打的額,誰違反群眾紀律,不僅要追究戰士本身的責任,更要追究其班排長以及政治指導員的責任。

李子元提到群眾紀律的時候,語氣是異常的嚴厲,甚至不惜搞出了連坐的辦法。可見他對此事的重視,以及打算殺一儆百的決心。沒辦法,現在部隊中出身偽軍的俘虜兵數量不少。儘管那個汪偽第二方面軍秉承著老西北軍一貫的傳統,紀律也是相當嚴格的。

可不代表這些人,就真的是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所以為了防範於未然,李子元刻意再一次強調了紀律,以及對應的處理。他甚至強調群眾工作紀律,要天天講、月月講,提出了耳朵要磨出繭子的要求。

政工幹部要多和戰士談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要寫在紙上貼在住處。要做到每天早上,睜開眼就能看到,教新戰士認字就要從紀律開始。同時部隊要戒驕戒躁,不能打了幾次勝仗,就以常勝軍自稱。

針對於訓練,李子元提出了一切向實戰化看齊,一切向戰場看齊,練為戰、不為看。並提出了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口號。在訓練中營連幹部要帶頭,要與戰士同甘共苦。政工幹部要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訓練場上去。

不過訓練的時候,開荒生產自救的農活也不能落下。這涉及到在今年的大災之年,能不能切實的減輕老百姓負擔的問題。李子元甚至提出了口號,今年要做到越冬的蔬菜自給。明年的糧食,要有一半自給。

李子元提出的這幾個要求,對於部隊來說要求相當的高。既要按照李子元的要求,進行量非常大的訓練,又要繼續進行生產勞動。但所有的幹部都認為團長的這個要求很合理,也就沒有人提出反對。

會後,按照李子元統一擬定的訓練大綱,部隊將每天的時間分成三份。三分之二訓練、三分之一種地。至於軍分割槽和本地先後動員的新兵,李子元則沒有立即將其分配。而是集中到團部,抽調了幾十名軍事素質好的老兵,進行集中三個月的基礎訓練。

錢朋動員來的俘虜,則也統一集中一個月的時間,由政工幹部組織集中學習一個月,才統一分發到部隊。只是可惜動員來的俘虜之中,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步兵。至於炮兵,一共才不到二十人。剩下的,都被分割槽和軍區給帶走。

上級也清楚,李子元所部在九鼎山區一戰,是真的傷了元氣。所以在發起的林南期間,並未調動李子元所部,給予李子元所部充足的休整時間。而周邊的日偽軍,也許是九鼎山一戰真的被打怕了,這段時間也是很老實。

李子元從各營抽調老兵組成的武工隊,以及從壺北西部平原地帶籌集的物資等,來回路過王鐵石的防區時,這個老傢伙基本上沒有做過任何的騷擾。但李子元依舊要求部隊,在經過偽軍控制區的時候,一定要再三的小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