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崔浩會受拓跋燾重用?
因為就算劉潔同崔浩是眾人皆知的政敵,但崔浩仍在提醒拓跋燾,處理劉潔時必須要考慮另外五十九位朝中官員的反應。
他是站在拓跋燾的利益點上,來提出建議。只有這樣的純臣,才能受到帝王的重用。
拓跋燾也明白,此刻處置了劉潔,只會成全了他直諫君王的賢名。所以他只微微思索便道,“劉潔的事兒先放一放,以後自然會有機會讓他吃些教訓。如今朕急著去追擊柔然殘部,沒時間同劉潔這些人周旋。”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崔浩忙勸阻道,“年關將至,朝臣們還等著陛下回去祭天。況且草原冬季補給艱難,您貿然帶兵追擊,很有可能會陷入險地。”
崔浩說的這些拓跋燾當然也知道,可是他實在不甘心。柔然老薩滿臨死前的話,就如同詛咒般時不時就浮現在他腦海裡。
“陛下,”崔浩見拓跋燾猶豫,繼續勸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乃國之根本,萬萬不可輕易涉險。如今柔然人已經逃往極北之地,短時間內都無法恢復,您與其興師動眾揮軍北上,不如早日一統江北才是永絕後患。”
崔浩的話正說中了拓跋燾的心思。拓跋燾之所以要攻打柔然,為的就是一統北方諸國時,不會被兩面夾擊。如今柔然北逃,不正是最好的時機?
拓跋燾心中雖有心結,但他是以大局為重的人,想明白了以後立刻大手一揮,“準備班師回朝。”
崔浩面露喜色,“陛下英明。”
拓跋燾下令班師回朝的訊息很快就傳遍了軍營。眾人皆是歡欣鼓舞。
能回到家鄉過年,哪怕是在軍營裡,也好過冰天雪地中去追擊柔然人啊。
一時間整個軍營都變得熱火朝天起來。大家紛紛開始議論此次北征柔然,自己拿了多少軍功,能受到什麼樣的封賞。
士卒們說著說著,就談到到花木蘭。
花木蘭原本在五營算是新兵裡的翹楚,不過半年就有了一轉的軍功。
可這軍功放在整個軍營中,就又不算什麼稀奇的事兒了。
誰想到此次追擊柔然殘部,花木蘭陰差陽錯地被拓跋燾帶在了身邊。這位魏皇陛下從來都是身先士卒,哪兒的敵人多就往哪兒衝!
花木蘭從沒見過這樣的主將,一般領軍將軍都是在中後方督陣的,可她跟的這位主將一直把自己當先鋒軍用。
花木蘭為了保護拓跋燾,也是殺紅了眼,到最後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斬獲了多少敵軍。
她這種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架勢入了拓跋燾的眼,戰事剛一結束,當著眾人的面就誇獎了花木蘭。
這可是一步登天。
眾人都道,時也,命也。花木蘭若不是有仙姬的舉薦,就算是再多殺兩倍的敵軍,怕是也不會被拓跋燾知道。
眾人都不解,花木蘭如此平平無奇,究竟是哪裡得了仙姬的青眼?
而同樣也正在不解的,還有檀邀雨。
她不明白為什麼以前在她帳外叩拜祈福的人,突然變得趾高氣昂起來。就如同翹著尾巴的公雞,時不時就在邀雨的帳篷前晃來晃去。
五營的賽布札仗著自己俊美,更是在同火的鼓動下,穿得五彩斑斕地在邀雨帳外跳騎馬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