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和《單兵科技論壇》報告了恆耀公司糟糕的財務狀況。
在原本恆耀和景東兩家公司研發外骨骼裝甲系統的時候,這兩家雜誌社就大力吹捧景東。
但是對恆耀極盡挖苦和打壓。
各方面傳遞不看好這家公司的資訊。
這些都是張文瀚買通水軍授意的。
在恆耀支撐不下去轉而生產汽車時,市場上更是把這家公司當做笑話來看。
“這是在造單兵開的小汽車吧,哈哈!”
“震驚!恆耀公司研發到一半發現小汽車更掙錢,轉而開發小汽車去了。”
“離譜的是,他們開發的還是小電動車!”
“樓上,你TM犯法了你知道嗎?哈哈哈,笑死我了······”
在此之前,他們完全不看好恆耀公司。
而這段時間,他們發現恆耀公司裁了很多人。
並且還高薪招聘員工。
更離譜的是他們居然重新殺回了單兵作戰裝備的領域。
於是所有人都覺得,恆耀這是迴光返照。
是殊死一搏,不足為懼。
另外一方面。
林強則是高調加入景東。
成為了景東的戰略合夥人。
並且在景東。
林強剛剛加入,就主導了能源架構改良。
讓電池能源損耗降低了3%。
就目前的整個市場的成熟度來看,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了。
而林強的這些技術,全部都來自於恆耀的工程師。
他早就剽竊了恆耀的技術。
拿走了許陽辛辛苦苦付出的勞動成果。
林強也幫助景東重新設計了新的景東外骨骼機械二代產品。
獲得了市場上的廣泛關注。
“景東這種裝置真是國貨之光啊,太可怕了,能源損耗竟然能降低到30%!快要追平國外的技術了!”
“是啊,你說同樣都是研發外骨骼裝甲的,景東怎麼發展這麼好,恆耀怎麼變成這個逼樣的。”
“這就是認認真真造裝甲,和半途造小汽車的區別啊!哈哈······”
市場上的水軍一陣吹噓,結果是,景東再一次獲得了2000萬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