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二人,就這樣彼此試探著又彼此吸引著的度過了一段時光。直到洛昭必須迴天庭述職,她才離開東極。
離開以後,洛昭才發現自己已經放不下隱頤了。
此後,洛昭總是尋各種理由前來東極,即便沒有理由,她也會偷偷跑來東極看望隱頤。她是戰神,對於她的行蹤,也沒人會多加干涉,即便有人知道,多半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直到天帝知道了這件事。
隱頤是火神畢方之後。上古之時,畢方作為天地間唯一掌管火的神祗,因為憐憫人間無火,除了陽光之外不能用其他方式取得光明,長期處於一片黑暗溼冷當中,擅自盜取了天帝的火種給凡人,因此受到天帝責罰。
此後黃帝大戰蚩尤,畢方以火攻助黃帝取勝,被聖神燭照封為上神,此後四千六百年再未出現。有傳言是畢方受封后為了避嫌而隱世,也有人說是天帝忌憚他,將他軟禁了。
可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是,畢方竟然有後人。想必是受封上神之後,隱頤是因為愛上鳳族女子,和心愛之人隱遁於天地間了。
所以隱頤除了高貴的鳳凰血統,還天生就具備火神畢方的火系靈力,所以他能以極快的速度修滿五行。他的存在,就足夠讓天地心生忌憚了。
四象俱滅,四靈就是天地間最高貴的神物,可萬年來也沒有什麼靈力強大的四靈出現,即便是天賦上佳的四靈,也難逃天劫一關。
可偏偏隱頤活了下來,還是天地最忌憚的畢方之後。
天帝最終以鎮守東極之命,將隱頤遣到東極去了,只要魔物一日未滅,隱頤便只能待在東極。
說是鎮守魔物,實際上是為了關押隱頤。
魔物被封印那麼久了,長年和平安樂的天界誰還忌憚他們,可隱頤的存在,卻是天界一個最不穩定的因素。
不願平靜的生活被打亂的眾仙也默許了這般變相的關押,人人只是說隱頤靈力如此高深,鎮守魔物這一重責非他莫屬。
這是一場正義名義下的為所欲為,好似只要所有人都保持緘默,就不需要承擔一切良心上的譴責。
這場長久以來的自欺欺人的和平假象,卻被洛昭打破了。事實上,真正打破這安樂局面的人就是天帝自己。
在他得知洛昭時常與隱頤私會之後,他感到一種懼怕與憤怒並行的滋味。
即便他們二人什麼都沒有做,可在天帝看來,這就是隱頤掙脫束縛的一場陰謀,也是洛昭對自己的背叛。
洛昭是天地戰神,只要是私情,都難免影響心神,甚至影響一名戰將在戰場上的抉擇。何況那個人還是自己的心頭刺隱頤?
他二人聯合起來,還不知會發生什麼樣的事,從而危及到天界安危,也將危及到天帝自己。
天帝嚴厲斥責了洛昭,並嚴厲禁止她見隱頤。
這番訓斥責罰,讓洛昭心寒了,在知曉隱頤的身世之時她還心存僥倖,認為這一切不過是有心人的惡意揣測罷了,畢竟連隱頤自己,都並未對自己的遭遇生出什麼怨懟之情來。
可天帝那張氣急敗壞又隱含驚懼的面孔,包括眾仙一個個或埋怨或閃躲的眼神,讓洛昭第一次在面對天帝時生出一種可怕又壓抑的感覺。
而這種感覺,施加在天帝身上的更為深重,甚至已經讓他難以喘息。
本質上,他們的這種懼怕憤怒還是來自於自身的不義行徑,無論是天帝還是諸仙,都害怕有一天天道的因果懲罰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洛昭終於明白了,無論是畢方還是隱頤,他們自身的強大就是不安定因素,他們的善良和正直就是受罰的根源。
天帝和那些知情的仙人之所以會對她和隱頤的相處表現出如此劇烈的反對,是因為他們和善從容偽裝都被無情的撕破了,他們彼此面對面地看清了自己和對方心中的那些齷齪私心,也看見了這個浮光耀目的天界中最陰暗的一角,是他們用正義和大局裝點起來的卑劣。
然而這種卑劣,卻讓真正受難於其中的人連掙扎反對的機會都不給,包括此時的洛昭,也毫無任何申訴爭辯的機會,無論是為自己,還是為洛昭。
隱頤沒有一點錯,可就因為與他相愛,甚至只是與他接觸,就被冠以“罪孽”的標籤視之,彷彿隱頤早就成了東極的妖魔,而自己也與妖魔同化。
洛昭產生了一種厭惡感,厭惡自己的身份,厭惡這個光輝的天界,厭惡自己一直效忠的玉輦上的那個人。
她曾以為天界是如此美好,而主宰這一切美好的,也是一個至高無上只得自己付出所有去守護的聖主。
可笑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