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夏的隱形控制下,羅氏藥業的訊息越炒越熱。
各路人馬都掌握了一些自認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小道訊息。
不過商界的人也不是傻子,雖然羅氏藥業著實是龍頭老大,但他們對血液藥物的療效還是持觀望的態度。
在他們做準備的時候,醫院的動態也成為了他們關注的重點。
關注羅氏藥業的藥物什麼時候送達醫院,關注是否真的有人使用這類藥物,關注這類藥物的療效是否如羅氏藥業說的那麼神奇。
羅氏藥業的事情,沸沸揚揚熱鬧了一個月的時間,關注的人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
最重要的新聞和報紙,甚至對羅氏藥業的藥物展開了跟蹤報道。
釋出會十天後,有人使用了羅氏藥物的新藥。
半個月後,該藥物發揮了它所敘述的效果。
二十天後,病人病情明顯好轉,三十天後,病人第一階段療程完成,整個人如獲新生。
這一效果讓太多的人坐不住了,這樣的一杯羹誰不想分。
不僅是醫藥行業,很多投資行業的人都紛紛找上羅氏藥業,主動提供資金支援羅家的研究,可羅氏藥業一律拒絕。
這一次,他們十分有骨氣的道:我們不缺錢。
不管怎麼勸說,羅氏藥業堅持不上市,不吸納任何投資,保持原有的研究製藥模式,穩步前進。
任何事情都不能影響他們研究的熱情,也不能影響他們藥廠成品藥的價格。
隨著媒體的報道,藥效的顯著,本就是藥業老大的羅氏藥業銷量更上一層樓。
原本的羅氏藥業在很多的時候,他們的藥物都是不被一些醫生選擇的,畢竟他們的價格過低。
但自打羅氏藥業血液藥物的面市,地位發生了轉變。
很多醫院都求購羅氏藥業的藥物,只是羅氏藥業一直推脫沒有藥物,正在籌建中藥廠,藥物需要先供給早期合作的醫院。
說的是早期合作,其實就是那些願意給老百姓開低價藥的醫院。
羅氏藥業的崛起,不僅改變了醫院的態度,更是改變了老百姓的態度。
有很多時候,老百姓不知道這個藥好或不好,有的人單純的要貴的。
但現在,一律羅氏藥業。
藥業的改變,讓被觸碰利益的其他人有些坐不住了,但安寧那一座大神在那裡鎮著,很多人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釋出會後,羅氏藥業被很多人調查,安寧也是一樣,當然他們調查出來的只是上面想讓他們知道的。
例如狀元身份的安寧,不到四年的時間完成了碩士和博士的課程,併成功解答兩道數學難題的神人。
這位神人在專利法出臺後,每年的專利費拿到手軟。
這可是純純的利潤,不參雜任何水分。
怪不得羅氏藥業那麼堅定的不吸收任何投資。
羅氏藥業和安寧兩條路子都不好走,所以籌建的中藥廠成為了重中之重。
釋出會後一個月,羅氏藥業宣佈了中藥廠的資格,但凡符合資格的人都可以參與羅氏藥業中藥廠的投標。
羅氏藥業釋出了厚厚一沓檔案。
從土壤的溼度溫度酸鹼度到環境氣候的變化幅度,從種植條件到採藥手法全部都有嚴格的標準。
這一標準出來,直接刷下去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