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心中知曉樹林中肯定不會有太多的人,否則就不用佈置疑兵了,但是當看見樹林之中只走出來兩個青年的時候還是驚異於他們太過大膽,僅僅只有兩個人便敢造出如此聲勢,倘若黃巾分兵檢視,他們必死無疑。但是同時對二人的感激也更加由衷。
“在下泰山軍司馬林峰,方才多謝兩位出手相助,敢問兩位壯士高姓大名?”
“區區小事,不足掛齒。在下常山趙雲,此番正欲往泰山投奔師兄,這位是我堂弟。將軍既是泰山軍,若不避諱我非軍中之人,倒是希望能夠和林將軍一起。”
“避諱什麼啊,哪來的那麼多避諱,一起走一起走,正好我要回去找那幫斥候算賬。趙兄弟來泰山投奔師兄,不知道令師兄是誰,我在泰山也有些年頭了,說不定我還認識呢。”
“我師兄名喚蘇秀,說起來也有五年多沒見到師兄了,一路行來聽聞黃巾欲犯泰山,正欲前往相助,誰料正好碰上將軍似有不便,於是自作主張佈下這疑兵之陣,希望沒有擾亂將軍部署。”
“蘇秀?那不是郡守大人的名諱嗎?三將軍,這次還真是碰上自家人了。”林峰身邊的親衛驚訝道。
林峰瞪了親衛一眼,然後仔細打量眼前這位青年。眉清目秀,雙眼有神,語氣堅定,神情不卑不亢,看起來不似說謊,為確認身份,便開口問道:“兄弟既是郡守大人師門兄弟,那肯定是一家人了,不知令師王越大師可好?”
林峰身邊的親衛面面相覷,泰山眾人都清楚,郡守師從蓬萊槍神童淵,為何三將軍會說這青年師從王越?
趙雲聽林峰如此一說,神情一愣,定在原地。旁邊趙蘭不幹了,插話道:“喂,當兵的,不知道就不要瞎說,我雲哥的師父是蓬萊槍神童淵童大家!什麼也不知道,就知道瞎說,活該吃敗仗,哼!”
趙雲聽趙蘭這麼一說,連忙攔住趙蘭,輕聲喝道:“別胡說!”然後立即朝林峰拱手道歉:“舍弟年少輕狂不懂事,還望將軍勿怪。”
林峰聽得趙蘭如此一說,反倒哈哈大笑:“無妨無妨,方才的試探還望小兄弟勿怪,行軍在外,小心為上。方才這位姑娘說的也沒錯,我們情報不準,確實活該吃敗仗。既然二位要去泰山,那麼就一起吧,正好郡守大人也快回來了,回去我便派人送你們到郡守府。”
見到林峰識破趙蘭身份,趙雲面帶尷尬之色,欲言又止。林峰見狀又是哈哈一笑:“小兄弟無需尷尬,出門在外,適當的喬裝是應該的,老哥我好說也快三十了,見過的人何其多,見這位姑娘的神情,聽她的聲音便知曉她是女兒身了,若是這都看不出來,老哥我這二十多年不是白活了嗎?”
林峰帶著一臉尷尬的趙雲兄妹往隊伍駐地走去,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
“小兄弟,方才聽得樹林中似乎有戰馬嘶鳴,我見二位身邊這兩匹馬並非軍中戰馬,只是一般坐騎,不知是怎麼回事?”
“舍妹從小就喜歡動物,時常與其相伴,長此以來便善於模仿一些動物的聲音,都是些微末伎倆,上不得檯面的。”
“誒誒誒!沒有我的微末伎倆,剛才的黃巾軍還不一定退走呢,雲哥就知道損人家。”趙蘭聽到貶低自己的本事,不高興的撅起了嘴。
“哈哈哈,趙小姐這可不是微末伎倆,方才確實是這戰馬之聲讓黃巾軍畏懼不前的,這是大本事啊!”林峰見到趙蘭這可愛模樣,不由誇讚了一下趙蘭。
“還是大叔識貨,哼!”
“哈哈哈……”
回泰山的一路還算順利,雖然繞了個大圈,但是避開了黃巾軍主力,加上林峰所帶的人馬都是泰山本地人,對於周邊的山勢地形都很熟悉,倒也沒有多廢什麼時間。路上趙蘭這個開心果有說有笑,給大兵們枯燥的軍旅生活加了調劑,這讓大兵們對這個可愛的姑娘很是喜歡。
由於心中掛念戲志才的身體,蘇秀帶著隊伍儘快往泰山趕,就在戲志才抵達泰山的第三天,蘇秀所率的泰山大軍也順利抵達了,瞭解到戲志才的身體並無大礙之後,心中那塊石頭才終於放下了。
隨後蘇秀立即將糜貞和王海叫到身邊瞭解青州黃巾的情況,當聽到糜貞制定的戰術之後更是感慨萬千,想當年紅軍可是將華夏幾千年的戰鬥經驗總結起來才得出來的游擊戰術,不成想在接近兩千年前的東漢末年,讓個小丫頭給提出來了。
“大人,可是貞兒的戰術有什麼問題?”見到蘇秀沉默不語,糜貞心中有一點發慌,畢竟自己在軍事方面不擅長,雖然泰山眾將都覺得不錯,但是面前這位可是帶著大家從無到有打下這泰山的穩固局面的,論戰術素養,整個泰山除了軍師戲志才,還真沒有人敢說比他強。
“沒有沒有,三小姐的戰術佈置的相當精妙,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好一個游擊戰術,好一個糜三小姐!哈哈哈……”
“還是大人高明,短短十六個字,就將泰山眾人討論半天的戰術總結出來了,游擊戰術,這名字不錯,挺貼合戰術真意的。”
“好了,三小姐就不要恭維我了,這段時間確實辛苦你了,回頭等黃巾退了,我定要好好獎勵你。”
“小海,怎麼樣,最近可有戰果?”蘇秀轉頭望向王海,詢問道。
“大哥,這段時間黃巾軍派了幾股先頭部隊來探路,但是由於糜三小姐的戰術安排,我們以少量的兵力將其阻攔在泰山之外。可惜由於泰山需要佈防的地方太多,我們沒有足夠的兵力將其剿滅。”
“無妨,此番我回來就是為了將這股黃巾打掉,可有查清楚此次帶隊的將領叫什麼?”
“查到了,叫周倉,是青州黃巾李大目的部將。李大目是三十六路渠帥之一,常年遊蕩在青州冀州一帶,張角起義之後,李大目積極響應。自從盧植將軍與張角交戰以來,李大目便四處出擊,從而達到分散盧植將軍兵力的目的。”
“李大目?”這人蘇秀倒真沒有太多印象,在三國志當中只是在張燕傳中簡略提前過。不過既然陳壽沒有為其立傳,想必此人並不是在三國時代比較突出之人,能力應該並不算強。
“嗯,此人在黃巾三十六路渠帥之中名聲不顯,不過此人卻是狠毒異常,但凡此人率部過境,必定是寸草不生。聽說此人手下有些將領對他也是敢怒不敢言,其中又以周倉和裴元紹為最。”
“哦?周倉和裴元紹對其不滿?那倒是可以好好利用一下。”說到李大目蘇秀不太清楚,但是周倉和裴元紹蘇秀卻是知道的,一個是關二爺的御用抗刀副將,另一個就悲催了,因為一匹馬被趙雲刺死於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