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頓時將支援官家的人給懟得說不出話來。
各種言論到處飛,汴京城十分的熱鬧。
然而此時的西北的熱鬧一點也不比汴京城差。
鄜延路尤其熱鬧。
仗打贏了,但善後工作可不輕鬆。
當下的工作極為繁忙,撫卹、救治等工作在緊急的處理之中。
而被破壞的堡壘亦是要重新建造起來,不僅如此,還要將堡壘往前線去建。
此次打下囉兀城,意味著囉兀城以南地區也盡皆落入宋朝的手中,有部分橫山的區域,適合種植的土地也落入大宋的手中。
這一時半會也打不起來,於是蘇允趕緊組織民眾開墾土地,趕在大雪到來之前種下冬麥,等得來年,鄜延路便又可以多收一些糧食。
數萬西夏俘虜自然不能幹吃糧食,自然是要幹活的,蘇允安排他們去建造堡壘,這樣百姓們也就可以騰開手來種地了。
這些工作讓蘇允每日都忙碌得不行,這軍政一把抓可不是開玩笑的,什麼事情都要彙報到蘇允這邊來。
不過蘇允對這些事情也算是有經驗,直接將事情給一一分出去,新佔的土地歸屬在綏德軍治下,這些事情便歸於綏德軍官府處理便是,將這些事情一分,蘇允自然便可以騰出手來了。
蘇允最為關注的還是練兵。
雖說這一次打贏了,但是怎麼打贏的蘇允心知肚明。
別人可以誇讚蘇允乃是軍事天才,是比肩古之名將的奇葩,但蘇允自己卻得心裡有數才行。
這次勝仗勝得很險,是蘇允殫精竭慮,且不惜冒著性命的危險才打下來的。
先是奇襲大營、後破三城、後硬槓十餘萬大軍數仗,無不都是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這是力量不如的情況之下的行險,若是蘇允有一支強軍,何至於此?
所以,仗暫時打完了,但卻是須得立即將兵給練起來。
蘇允自忖,若是有八千經過他訓練出來的騎兵,那麼以後西夏鐵鷂子隨意在堡壘之間馳騁的日子便要一去不復返了。
不過鄜延路可沒有八千騎兵,上次東湊西湊起來的三千騎兵便是鄜延路的全部騎兵了,想要組建八千騎兵,那可沒有那麼容易。
不過現在卻是有了這個可能。
蘇允從宥州回來,帶回來了兩千餘馬匹,然後在殲滅葉悖麻十餘萬大軍過程之中,繳獲將近五六千馬匹,加上鄜延路原本的四五千馬匹,如今已經足足有一萬二千馬匹。
蘇允算了一下,若是排除掉斥候以及必要的馬匹用度之外,按照一人兩馬的話,最多隻能組建出來五千騎兵,雖然已經是不少,但蘇允依然覺得不夠,至少得八千騎兵!
只是還有六千匹馬的缺額呢,這可難壞了蘇允,這六千匹馬要去哪裡湊?
就在蘇允為難的時候,忽而聽說與西夏談判交到自己的手裡了,蘇允頓時大喜:這送馬的不就來了麼!
不過西夏談判團還有段路程,蘇允籌辦騎兵的想法還在執行之中。
要練兵先得練將,蘇允現在手下可用的將領有王舜臣、徐進、齊英、魯松、孫瑞、衛明善等,都是可戰之將,只可惜之前蘇允要的郭成不知道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到來。
不過也無所謂了,人才這個東西,是可以培養的。
就比如說齊英、徐進、衛明善三人,之前的齊英唯唯諾諾,徐進吊兒郎當,衛明善被認為是個軟柿子,但經過幾番大仗,這些人的精神面貌已經是煥然一新了。
而且,齊英營中也是湧現出來不少的人才,比如說原來的隊長霍勇、擼管哥等,在戰鬥之中展現出來極為出色的能力,蘇允認為,只要稍加調教,這些人當個五百人的指揮使是綽綽有餘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