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江南自保會議(月票加更7/10)
張潤是第一個自嚴黨麾下轉投陸遠的官員,他的改弦易張在江南開啟了一次大規模的官員遷徙行動。
數百名原嚴黨官員紛紛改換門庭,其中就包括陸遠的兩個老熟人。
浙直運司衙門轉運使劉元理以及台州知府駱庭輝。
兩人不僅改了門庭,還非常懂事的將這些年從遠東商號分走的分紅錢如數吐了出來。
但是變更政治立場這種事,哪裡是說給點銀子就行的?
翰林院國子監幾百個生員還沒有崗位呢。
陸遠不怕沒有人用。
因此銀子該吐的吐,官該罷的還是要罷。
短短一個月不到,在江南的嚴黨官員有一百多人被陸遠尋各種由頭罷免除官,剩下的都是沒有太多劣跡,這一批陸遠照單全收。
嚴嵩的政治勢力被一口氣摧毀了接近三成。
東南風吹起來了。
在這期間,文淵閣開了一堂很嚴肅的會議。
事關江南一黨的未來。
陸遠被請到了左手第一位的位置上落座,對面坐著韓邦奇,右手坐著萬鏜,其他人依序落座。
今天這堂會開的突然且隱秘,除了今日這文淵閣內的九個人外,再沒有多餘的外人存在。
“張經開春後打算出兵雙嶼,徹底殲滅汪逆。”
鄭大同負責通政使司,他第一個開口,講起了浙直總督的軍情動向。
“陸少傅、各位上官,汪逆覆滅之後,朝廷開海再無阻力,屆時市舶司和江南織造局的船就能遠洋萬里。”
“開海禁對朝廷來說是好事,但是對咱們在座的各位來說,是不是好事?”
這個問題丟擲來,沒有人搭腔接話。
道理擺在這,誰都看的見。
一旦開了海,朝廷就能賺到銀子,對江南的依賴性也會下降,經濟是能影響政治的。
現在江南黨之所以勢大,就是因為朝廷離不開江南源源不斷的輸血。
中央財政南九北一的比例一旦發生變化,哪怕是變更到南七北三,朝廷都會有足夠的實力來遏制江南士林的發展勢頭,繼而逐步削弱南京政府的政治力量。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隆慶開海後的張居正執政時期。
中央政府的權威死死壓住江南。
端廷赦看向鄭大同。
“你想說,不讓汪直滅亡?”
“不。”鄭大同搖頭:“汪直此賊,罪行昭著,他必須要死,鄭某的意思是,汪直要殺,但海患不能平。”
堂內好幾人便都不由自主揚起了眉頭。
這話說的真是膽大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