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亂唐>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大斗拔谷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大斗拔谷也 (1 / 2)

綿延千里的祁連山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橫亙在了河西與河湟之間,兩者之間唯一的聯絡就是將山脈東西劈開的大斗拔谷。這裡就成了控扼關隘的險地。

只不過由於地勢過高,常年積雪,是以並沒有大量駐軍,只在幾處關鍵位置設了哨卡與烽燧。然則,即便如此,也能夠將此處的動向及時的通報往其南部的鄯州。

尤其是入夏以來,隴右駐軍派了大量的探馬分佈在山口的南北麓,越來越緊迫的壓力,使得任何人都小心翼翼。張掖被重重圍困的訊息已經傳開了,朝廷到現在還有反應,只輕描淡寫的下令不得輕舉妄動,但為了應付接下來有可能到來的敵襲,鄯州兵馬使陳長捷實在是傷透了腦筋。

就在三天之前,朝廷的使者抵達了鄯州,此前解送回京師的那幾個所謂吐火羅使者果真是奸細,為此朝廷還特地嘉許褒獎,兵官升一級,賞錢千貫。

但是,陳長捷抱怨的是,他要這些有什麼用呢?還不如給他再派五千勁旅精銳來的實在。

“報,大斗拔谷北麓發現千餘大食騎兵!”

烽燧的煙火遙遙而來,遊騎探馬也堪堪而回,得報以後陳長捷並不驚慌,大食兵雖然深入河西腹地,但河西重鎮的張掖與涼州尚在朝廷掌握之中,只要這兩處沒有陷落,大食兵就絕沒有膽量翻越扁都口,否則一旦後路被斷,那就是自蹈死地了。

“再探再報,嚴密監視!”

儘管如此,陳長捷還是感受到了來自於這股陌生兵馬的強大壓力。鄯州現在成了隴右的門戶,而隴右的情況比河西還要糟糕。河西好歹還能有一兩萬的邊軍,整個隴右的邊軍加起來有沒有一萬還在兩可之間,而且都打散了分佈在幾個關鍵的重鎮。

鄯州城駐紮了五千兵馬,就已經是最大的一股了。

原本隴右還有三萬左右的邊軍,奈何去歲吐蕃進犯,這三萬人也都死的死,散的散。

“向朝廷發信,大食兵已經逼近鄯州!”

……

秦晉案頭上擺放的是一封來自於涼州的求援急報,大食兵繞過了張掖,又團團圍困了涼州,這個情況讓他的眉頭擰成了一個肉疙瘩。

涼州從前一直作為河西節度使的治所,是唐朝在河西的第一重鎮,儘管至德年以來,節度使治所由涼州移往了張掖,仍舊不能撼動其地位。

一旦涼州失陷,張掖就徹底成為孤城,而據城困守的苗晉卿其境況就岌岌可危了。

實際上,連日來,河西、隴右以及朔方的軍報都向雪片一樣的飛往長安。這些軍報絕大多數都是關於河西的危局,秦晉心裡著急,面上還要擺出氣定神閒的模樣。

河西作為關中之臂掖,一旦落在大食人手裡,往東北可以威脅朔方,東南可以進擊隴右,到那時,天下剛剛安定的人心,恐怕又要亂了,許多心懷叵測的人沒準還要蠢蠢欲動。

是以,來自河西的軍情被最大可能的封鎖,只在丞相府與政事堂的高官間小範圍商討。

第五琦和嚴莊先後而至,他們所來各自都有不同的公事向秦晉稟明,但都或多或少的牽扯到了河西的軍情。

“丞相,由洛陽運送的四十萬石糧食已經到了長安,徵發民夫準備的籍冊也已經做好了準備,只須丞相府一聲令下,便可以在旬日之內盡起成行!不過……”

說到此處,第五琦停頓了一下,又道:

“不過,潼關以東又出現了大旱,大片田地很可能要減產或者絕收,還得提前做好準備!否則,難免復現河北流民的慘狀!”

這並不是第五琦在聳人聽聞,河北與中原經歷了近十年的戰亂,人口凋敝,生產停滯,除了大量的田地拋荒以外,就連農田的灌溉渠道也隨著維護不利而大多淤塞。

由此,一旦遇到了大旱,連最起碼的應對都無法做到。再加上連年的天災人禍,百姓家中的存糧早就耗空了,如今勉強維持生命尚且捉襟見肘,一旦今年絕收,除了依靠朝廷的救濟,沒有半點辦法。

現在只有關中的情況稍好,所有的百姓基本上都返回鄉里,各地的戶口籍冊也都整理完畢,有著最新完備的戶口籍冊,就算賑災也能做到心中有數。

而關東的廣大土地上,情況就稍差一些,百姓的返鄉安置沒有完成,戶口籍冊的登記自然也就無法完成。

“從洛陽的含嘉倉調糧,再從淮西、淮南一帶調糧,務必使中原百姓渡過可能到來的災年,明年開始,朝廷可以免費提供糧種,只要老天開眼,一兩年的功夫就可以堅持過去……”

丞相府接管了絕大多數政務以後,秦晉才發現,唐朝各地的儲備狀況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尤其是兩淮一帶尚未經過戰亂的地區,唯一的問題只有運輸,水路的運輸倒還好說,陸路運輸每百里就要損耗十之一二,從兩淮到關中何止千里?最終的結果就是,假使將糧食暈倒關中,其所運送的糧食將一粒不剩個,甚至還要額外的付出更多的糧食。

所以,糧食的最佳運輸手段只能是水陸運輸,但是,前隋開鑿的運河只能到洛陽,從洛陽到關中,還是要經歷漫長的陸路。

對於糧食需求日漸增加,而糧食產量日漸減少的關中而言,這種壓力是與日俱增的。

一個隱隱的念頭竟在秦晉腦子裡不斷的跳出來,那就是遷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