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顯禮救回來的草原蠻族大概只有五六成,很多人不是死在了混戰中,就是在逃散中失去了聯絡。
因為戰場的局面波雲詭譎,千變萬化,他不會停下來讓那些酋長可汗們有充足的時間從容收攏部眾,這麼做是十分危險的,一旦再次與大食人的軍隊遭遇,很可能又一次陷入苦戰。
這些草原蠻族中,尤其以骨咄祿的葛邏祿部損失最為嚴重,也是因為他率先對誘餌進行劫掠的,被包圍時,大量的葛羅祿人都在反抗突圍中戰死。
部眾分崩離析的失敗讓骨咄祿備受打擊,好不容易收攏瞭如許多能征善戰的勇士,怎麼也想不到竟在一日間所剩無幾。
他這個右葉護也因此名存實亡。
更為要命的是,由於骨咄祿的葉護乃是由唐朝任命的,那些剛剛歸附的部眾對其並沒有多少歸屬感,突如其來的慘敗,徹底使他威信掃地。除了一直跟隨左右的百十個親隨,再沒有誰理會他這個右葉護了。
當然,鄭顯禮率領的神武軍騎兵以拯救者的姿態出現,則使得眾滿足對唐朝更是感激涕零,同時也深深畏服唐兵的赫赫武功。
如果說此前唐朝的命令在各部酋長可汗那裡還會被推諉與拖延,有了此事之後,再沒人敢於公然挑釁大唐丞相的權威。
行軍半日,在確信大食人沒有追上來以後,鄭顯禮下令大軍沿河紮營修整,同時派人向秦晉報信,總算有驚無險。
當秦晉得到訊息時,已經是當天晚間,與大食人的衝突也陸續平息,所有曾參與戰鬥的軍隊都偃旗息鼓。
一次看似轟轟烈烈的試探讓雙方都變得更加謹慎,神武軍中連夜出臺了各種政策細則,其中主旨就是嚴禁擅自挑釁,一面破壞大局。
除此之外,計劃之中的襲擾不但沒有停止,反而比以往更加頻繁和猛烈。
鄭顯禮的騎兵孤懸在外,主要就是為了針對大食軍的側翼做選擇性的重點打擊。
現在草原蠻部的危機解決了,馬赫迪的虛實也試探了不少,四面八方仍舊有大食人向戈爾幹彙集,看來這位未來的哈里發大有一戰定乾坤的打算。
這與秦晉的想法幾乎是不謀而合。
兩個人都試圖以一次決戰就解決所有問題。
然則,想法是好,可在這一日數變的戰場上未免就有些一廂情願了。
誰都沒想到,事情的起因竟是因為一個普普通通的牧民之死。
戈爾幹這裡除了波斯人以外,還散居著許多從所謂神話時代就存在過的古老部族,這其中尤其以米底亞人為最,其族眾遍佈大食西北部以及部分安納托利亞。
而米底亞人作為一支特殊力量的存在,千百年來一直遊離於泰西封朝廷統治的邊緣地帶,從波斯帝國時期到現在的大食阿拔斯王朝。
由於大食與唐朝的戰爭,這裡彙集了十數萬各部的人馬,而當地的牧民們則成了最先受害的物件。
幾乎每天都會有米底亞人的牲口被掠走,婦女被奸.汙。
而就在這天日落以後,一個十五歲的男牧民屍體被發現,此人是米地亞部落中一位強力酋長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