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軍的表現並沒有馬赫迪預期的那麼糟糕,甚至可以說是大出意料。馬赫迪有些生氣,但也只生氣自己過於自信,如果調集更多的精銳騎兵來參加這場圍剿,也不至於在關鍵時刻兵力會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
當然,為了達到戰術的突然性,調動更大規模的兵力本身就與計劃相矛盾,一切的關鍵都在於突然性和快速的解決戰鬥,相比較而言,兵力的多寡則是排在次要位置的。
如果以大規模的兵力相對決,無異於提前展開決戰,這與馬赫迪的初衷也是相背離的。
不管怎樣,馬赫迪的計劃因為神武軍騎兵的出現而朝著他不希望的方向發展,速戰速決的小規模殲滅戰竟然漸漸打成了一場持續戰。
“殿下,唐人似有伏兵,大千夫長請殿下離開陣前,防止……”
隨從急急而來,說出的話也令人掃興,馬赫迪當即大手一揮,拒絕了這個提議。
難道就因為有可能的騎兵便匆忙撤離麼?這對軍心和士氣的打擊都是無法令人接受的。
那麼殲滅這萬把草原蠻族還有什麼意義呢?
想到這裡,馬赫迪終於有些惱了,戰場局面的變化只在瞬息之間就逆轉了,僅僅因為神武軍的一支輕騎兵。
而這支輕騎兵又像沙漠中的狐狸一樣狡猾,看來此前從阿巴斯那裡得到的情報大致沒錯,唐人都是些狡猾而又善於使用詭計的人。
如果讓他們堂堂正正的對陣,只有失敗一途。
馬赫迪忿忿的看了眼身旁的賽義德,他心中既懊惱又後悔,如果早聽賽義德的提醒,也不至於有現在的尷尬境地。
“你說得對,我是小看了唐人。”
很快,便有遊騎陸續來報,確確實實有唐兵出現在數里之外。而且,這還不是最令人惱怒的,一支規模更龐大的唐朝步兵出現在了大本營外面,正做攻擊態勢。
馬赫迪當然可以立即判斷出,進攻大本營的唐朝步兵實在虛張聲勢,可他不能冒險,不做任何應對。否則,對方如果當真發起強攻,大本營在沒有做好完備準備的情況下,能夠把這一仗打成什麼樣就難以預料的。
倘若輕易的擊敗了挑釁的唐兵也就算了,如果是慘勝,接下來還拿什麼收復木鹿城,趕走唐朝的軍隊,滅掉死灰復燃的波斯呢?
念及種種,馬赫迪終於坐立不安了,他忽然發現,原本是自己在張網捕獵,到頭來才發現真正的獵物卻是自己。
這就有點尷尬了。
不過,尷尬歸尷尬,他還是懂的取捨的,當即便帶著禁衛軍離開了戰場,而將此處的戰場交給了他最信任的大將。
賽義德跟著馬赫迪離開,一路上腹中暗道:馬赫迪現在的處境倒是像足了唐人所說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然則,這句話比喻的雖然形象,他卻不敢主動去觸這個黴頭,只不斷的打馬,以期跟上馬赫迪的禁衛軍,不至於掉隊。
賽義德的騎術很差,如果在這犬牙交錯的戰場上掉隊了,不論遇到哪一方,都不敢保證有多安全。
尚未抵達軍營,馬赫迪就聽到了此起彼伏的戰鼓聲,一直蟄伏的唐朝軍隊終於有了大動作。
只是聽到戰鼓和號角頻頻響起的情況,馬赫迪反而不著急了。
因為按照他的經驗,如果敵人當真死命強攻,就不會這麼裝模作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