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秦晉身邊幕僚的分析,打著廢太子旗號在河中一帶發動叛亂的人,或許是受了皇帝李亨駕崩的影響,覺得在這個關鍵時刻有必要為遠征波斯的神武軍制造一點麻煩。
尤其是作為神武軍統帥的秦晉,打算在年內返回長安,如此一來或可阻止或者延緩其歸期,給那些在長安反對秦晉以及神武軍的勢力製造機會。
只可惜,所有的想法都是不錯的,然則神武軍的強大早就超出了叛亂者的預想,根本用不著神武軍親自出馬,只須協從軍就能夠輕易的解決。
所以,儘管戰爭看似有逼近了,但秦晉的行程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在抵達木鹿城的次日視察了城牆修復的工地。
木鹿城的城牆與其說是修復,倒不如稱之為重建。
大量的夯土碎塊與碎石堆滿了工地,新城的牆基以此為參照,向外延伸了百餘步。
如此一來,就等於擴建了城牆的規模。
這個計劃是得到了秦晉的批准的。
目前為止,神武軍在波斯故地主要興建兩座城市,一為希爾凡,另一就是木鹿城。
希爾凡相當於從零起步,而木鹿城則是有著相當的基礎,阿巴斯將這裡作為其總督治所,經營了達十年之久,無論財富還是人口都堪稱呼羅珊之最。
然則經營的再好也都給他人做了嫁衣裳,整個木鹿城都被唐人所接收,作為這裡昔日的統治者,阿巴斯踩著腳下的土地,心中百感交集。
但在所有的戰敗者當中,其作為俘虜的待遇已經算得上十分之優厚了。
秦晉的隨員中,有一個五十歲左右的大食男子,此人就是曾經顯赫一時的呼羅珊總督阿巴斯。
阿巴斯曾經是一頭冷酷的雄獅,對呼羅珊周邊各族的反抗進行了殘酷的鎮壓,此時此刻已經成了關在籠中的老弱獅子,除了任人觀賞意外,似乎也沒有其他價值了。
“閣下認為,這城牆修復的如何?”
秦晉回過頭,點名讓阿巴斯對木鹿城城牆的修復工作進行評斷。
阿巴斯作為黑衣大食最有能力的親王之一,自然對這些工程有著獨到的見解,一開始他是有些看不起唐人的,哪怕自己吃了敗仗,成為唐人的俘虜。
直到再一次返回木鹿城,看到了僅僅用半年多時間就已經重建了一半的木鹿城城牆,這種速度幾乎只能用恐怖來形容。
至於夯築城牆的方法,無論唐人抑或波斯人、大食人都大致差不了多少。
“質量暫且不論,速度之迅速,無人能及!”
阿巴斯從來都不是個善於奉承的人,說出來的話總是有所保留,表面看是誇讚其建造城牆的速度,實則是對城牆的質量持保留態度。
但秦晉卻不在意阿巴斯話中所隱含的質疑,笑道:
“夯土築城,原本就是漢人的拿手好戲,這種速度在中原卻稱不上有多快呢!”
此番修城的民夫多半都是從印度等地抓來的俘虜,這些人一向懶散蠢笨,就算幹活也差的不少,好在現成的人力可以無限制的補充進來,這也是能夠保持建造速度的原因之一。
異域諸國稱呼他們為唐人,但他們卻自稱為漢人,秦晉當然也不可能用唐人以自稱。
一行人魚貫登上了已經成型的城牆甬道,秦晉扶著女牆指向遠處一片混沌的天空,大聲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