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宮,瑪祥仲巴傑十分高興,僅今天白日間就一連追殲神武軍散兵千餘人,挫敗了他們燒掠運糧車隊的計劃。這雖然只是一次小勝,但也讓他從中看到了神武軍並非傳說中的那麼強悍,也會有勝敗之分。
進攻潼關的計劃不能再拖了,如果再拖下去軍中生出了思鄉情緒,再想東進將更是難上加難。為此,他特地召來了東代大將尚悉結與其一同商議。尚悉結此人雖然性格上有一定程度的衝動,但就行軍打仗而言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
尚悉結的建議很簡單,他們的主要敵人就是神武軍,那麼只需先將關中馮翊郡境內的神武軍殲滅,再回師東渡過黃河,繞道河東對潼關的神武軍前後夾擊。
但在瑪祥仲巴傑看來,這麼做過於冒險,就算他們順利的消滅了盤踞在馮翊郡境內的神武軍,得以繞到河東,但河東的神武軍若與潼關的神武軍對他們做兩面夾擊呢?這也是極有可能的。
尚悉結拍著胸脯道:
“兵貴在神速,只要速度足夠快,在神武軍未及反應之前,就已經將他們消滅乾淨了!”
他擅長速戰速決,平日裡最厭惡打對峙的持久戰,因為一旦對峙起來消耗的不僅僅是糧草更有人命。吐蕃本就人口稀少,很難經受住大規模的傷亡。正如此次,出兵二十萬已經佔到了整個吐蕃精壯男子的五成以上。
“不可,咱們在河西與西域時,面對的對手至多也只有數萬人,此時可是在唐朝腹地,他們一旦動員起來動輒都是十萬計的,如果情敵冒進弄不好就會一腳踢在了石頭上。與其行巧弄險,不如正面近攻,對馮翊郡只做佯攻!”
尚悉結仍舊堅持己見,但在冒險繞到河東上也做出了妥協。他覺得消滅馮翊郡盤踞的神武軍應該放在進攻潼關之前,因為如果不把這些人消滅掉,他們就會如懸在吐蕃頭頂的利斧,隨時都有可能砍下來。
瑪祥仲巴傑也認可了尚悉結的建議,便又改為佯攻潼關而猛攻馮翊郡。
正在商議的當口,忽有隨從稟報:
“崔渙在京兆府大獄中頓足求見大相!”
聞言,瑪祥仲巴傑更加欣喜,當真是好事一樁接這一樁。
……
田承嗣最近幾日很是鬱悶,先是失去了與郭子儀的聯絡,然後又一連數次吐蕃軍死死咬住,要不是他逃得快只怕便有被生擒活捉的危險。
“稟中郎將,今日傷亡已經近千人,再不回去補給,兄弟們恐怕就堅持不下去了!”
副將的稟報更多的像是一種警告,他這次出來帶了有三千人左右,才幾日的功夫就已經摺損過半,看來吐蕃人果然是不好惹的。但如果就這麼灰頭土臉的回去,將來又如何在軍中抬頭做人呢?
比起普通的神武軍將領,田承嗣有更多的心理包袱,首先他是以安賊叛軍降將的身份加入神武軍的,向來受到軍中同僚的輕視。因為有著秦晉的賞識,他才能一路有機會立功,被擢升為中郎將。這種晉升速度甚至遠遠超過了大多數的神武軍將領,更是惹得許多人盯著他,挑他的毛病。
也正是如此,田承嗣才不能輕而易舉的被人抓到把柄。
如若此次無功而返,不單單自己會有麻煩,還會讓秦晉陷入非議之中。
“不能就這麼回去,總要幹一票大的,臉上有光彩才不墮了咱弟兄的威風!”
副將對田承嗣的話也是贊同,但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手下的人都打光了,還拿什麼幹一票大的呢?
突然,田承嗣拍了一下腦門,登時就有了主意。
“怎麼一直就沒想到,咱們可以去馮翊郡借兵啊。”
田承嗣想的沒錯,馮翊郡是神武軍的崛起之地,民營搞的最是完備,隨隨便便只要拉出一支人馬就可以當時上戰場。而且前幾年孫孝哲肆虐關中時,這些民營也是上過戰場打過惡仗的,見過血的兵比起那些存粹的新兵蛋子可又是天壤之別。
副將卻有些擔心。
“中郎將敢保證那杜使君一定會借兵?”
田承嗣卻有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