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亂唐> 第八百五十三章:貪心欲奪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五十三章:貪心欲奪權 (1 / 2)

李豫畢竟是年輕的皇子,安祿山造反之前一直在父親李亨的庇佑之下,沒遭受過什麼風雨。現在頭上沒了擋風遮雨的大樹,一切都要親自面對,他在遭逢大難之初還能以飽滿的熱情處置一應困難,可當這些困難一個連著一個,甚至多數無解無計可施,長久之下挫折連連,就難免心浮氣躁,漸顯頹唐之色。

所以,在崔渙看來,年輕人過於順風順水未必是一件好事,縱使身為皇子也不例外,現在讓李豫經受人生裡必經的打磨,也是應有之議,逃不過的。

正所謂大浪淘沙,火煉真金,怕只怕李豫過不去這道坎。在李亨諸子中,李豫是其中的佼佼者,才思敏捷,又寬厚仁愛,更為難得的還是嫡長子的身份,可謂大唐百年來最為名正言順的長子。

如果李豫過不去這道坎,崔渙幾乎難以想象這回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外患未平之下,難道還要讓朝廷內部陷入爭儲的亂境之中嗎?

“殿下,生在帝王之家乃上天受命,非為享福,若為天子就要一肩扛起天下,豈能做這等市井小民之語?”

崔渙一向耿介,就算面對太子也直言不諱。

好在李豫是個明白人,馬上面色一紅,赧顏道:

“相公教訓的是,李豫肩負大唐社稷的千鈞重擔,怎麼能只顧自身感受呢?”

說話間,又忍不住傖然而涕下。君臣二人涕泣間,李輔國卻冷眼旁觀,心道太子已經過了加冠之年,心性居然還如此浮躁,比起當今天子來還要差了許多。最後他終是忍不住說道:

“現在要正視的問題是,如何才能與張皇后達成一致,以秦大夫為洛陽留後,只有如此才能阻止外戚擅權的局面在我大唐重現。”

崔渙沉思有傾,道:

“大將軍不妨先探一探皇后口風,然後你我再議對策!”

李輔國點了點頭。

“當下也只有先如此了,某先去也!”

風風火火的來,又風風火火的去,李輔國在馬嵬驛之變後平步青雲,固然有其運數的因由,但歸其根本還是此人有著過人的能力和手腕。

看著李輔國的身影消失在政事堂門外,崔渙搖頭嘆息,臉上立時顯出了憂慮之色。

就連尚未在失控情緒中徹底平復的李豫都看得出來,這位素來剛強的宰相竟也是憂心忡忡。

“相公以為,李輔國究竟會站在哪一邊?”

他顯然是對李輔國其人有著深深的戒備的,不相信這個居心叵測的閹豎會和他們踏踏實實,真心實意的合作下去。

“殿下不必過於憂慮,李輔國即便也殿下有分歧之處,可也不會與皇后坑壑一氣,當初秦晉留下此人,就是助殿下鉗制皇后日漸蓬勃之野心的!”

說起這個王府良娣出身的皇后,崔渙自認看走了眼,李亨身體康健之時,尚能有所收斂,自從李亨中了風疾,秦晉又領兵在外,這個此前並不怎麼顯山露水的婦人就顯示出了其驚人的野心。

張皇后先後將族兄與族侄提拔到要害位置,尤其是族侄張京,本是神策軍中的一名百人將,現在已經穩坐將軍之位,如此驚人的躥升只用了僅僅半年而已。

最初,崔渙並不覺得張皇后會有得逞的可能,畢竟讓一個百人將在短短半年的功夫裡就能掌握一支數萬人的大軍絕非易事,可這個張京偏偏就做到了。所以,當張皇后為族侄謀求更大的軍權時,崔渙就再也不能安坐了,必須出面阻止。

擺在張皇后面前的,有兩塊絆腳石,在內是李輔國的左武衛,在外則是秦晉的神武軍。

而李輔國也不是沒有私心的,他之所以提出來以秦晉為洛陽留守,其根本目的就是不想秦晉過早的返回長安。其目的自是昭然若揭,還有更大的謀劃,崔渙只是奇怪,李輔國究竟憑藉什麼能夠壓住外戚一族的氣焰而上位呢?

不管接下來如何,以秦晉為洛陽留後,繼續主持平叛事宜,是崔渙所樂見的,總比讓張氏外戚奪去了這樁即將到手的討逆大功要好得多。

李豫則道:

“李豫焉能不知相公苦心,可,可閹豎狼子野心……當初父皇,父皇為何用重用此類奸佞呢?”

他還是沒忍住非議了君父李亨,如果不是李亨用人失當,優柔寡斷,現如今又怎麼會讓張氏和李輔國這兩個魑魅魍魎跳出來禍亂國政呢?

“太上皇用高力士,數十年榮寵不衰,非是太上皇偏袒提拔,實在是高力士忠心有能,李輔國又,又怎麼能和他相比?父皇,父皇任用此人就是最大的失策!”

李豫可以肆無忌憚的指責李輔國,卻不能將矛頭對準張皇后,其人在名義上畢竟有嫡母的身份。

崔渙將李豫的毛躁看在眼裡,不禁有些失望。李亨任用李輔國,扶植張氏族人,這些都沒有錯,身為天子不僅僅要任賢用能,更為重要的是以平衡之道掌控朝局,以秦晉功勳卓著權傾朝野,但凡君主都要扶植起能夠與之抗衡的派系,只有如此才能從容安坐。

李豫還是過於稚嫩,讀多了聖賢之書,眼中只有善惡,卻看不透比善惡更重要的東西。

只是這些話,崔渙不願說,也不能說。秦晉一心為得是匡扶社稷,如果在李豫的心裡埋下了不合時宜的種子,自己豈非做了小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