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嚴莊有些陰陽怪氣的說道:
‘適中今日莫掃了陛下的興致,有什麼要緊的事,不能大典結束再說呢?’
阿史那承慶犀利的目光掃向嚴莊,激得嚴莊身子莫名一顫。
“軍情大事容不得半點耽擱,請陛下見諒,恕罪!”
安慶緒終於還是收起了心中隱隱的不快,阿史那承慶畢竟是他的心腹,甚至於連嚴莊都多有不如,而且此人一向忠心耿耿,自己又怎麼能當眾駁了他的面子呢?
“好,愛卿將軍報呈上,朕今日便當殿處置軍務!這登基大典原本也就是個過場而已,又豈能比得過軍國重事呢?”
安慶緒經過這幾年的磨練,早就不是當初的那個魯莽愣頭青,雖然還有行事乖張的地方,可畢竟成熟老練了許多。
“陛下,臣建議招募洛陽良家子,充入軍中,以應對兵員不足的窘境!”
要知道安祿山叛軍集團南下以後,對非河北籍貫的人是很不信任的,現在阿史那承慶居然要招募洛陽良家子充入軍中,殿上的百官頓時就是一陣竊竊私語。
大殿上的秩序陷於混亂,嚴莊不滿的咳嗽了一聲。
“肅靜,肅靜,此乃大朝正殿,哪個敢不恭?”
一句斥責,聲音不高不低,原本議論紛紛的百官們立時就都收了聲,不敢再多說一句話一個字。
不過,他接下來的話卻讓阿史那承慶從裡到外覺得不中聽。
“軍中若補充兵員,當以河北幽州為先,南人懦弱,安逸而惡勞,若把這些人充入軍中,只能使我幽燕強兵日益軟弱。”
從幽燕之地調配兵員,且不說遠水難解近渴,當地的可用壯丁又怎麼能禁得起這種消耗度呢?再者說,史思明也未必肯配合啊!但這些話又不好當眾在殿上說出來,史思明必然在朝廷上有耳目,若此時挑明瞭豈非直接告訴他,朝廷不信任他嗎?
阿史那承慶決定不理會嚴莊的刁難,而是直接向安慶緒陳述:
“陛下,臣已經令河南尹清理當地戶口,只要陛下允准,則立即可以招募兵員!”
“這……”
安慶緒一方面覺得嚴莊的話有道理,一方面也認同阿史那承慶這種折中的權宜辦法,在洛陽當地招募壯丁,最大的優勢就是快。可以快補充燕軍在河南的消耗。
都說有一利就必有一弊,至於利弊如何選擇,安慶緒還真有點拿捏不好。
如果嚴莊和阿史那承慶異口同聲的贊同這個辦法,他也就不會有任何猶豫,可現在嚴莊反對,阿史那承慶贊同,誰的說法更有道理,又一時間難以判斷。
這時,安慶緒瞧見了低頭不語的達奚珣,這個老傢伙歷來都當自己是人肉樁子,甚少在朝議上表意見。
“達奚相公,身為尚書右僕射,可有穩妥之意見啊?”
安慶緒的語氣十分平緩,他在十年前就聽說過這個老頭子,此人絕非無能之輩,只是因為身份處境的感概才事事都裝聾作啞而已。
聽到新天子詢問自己的意見,達奚珣略顯佝僂的身子猛然一顫。
真真是怕什麼來什麼,他歷經數十年宦海沉浮,有著極度豐富的官場鬥爭經驗。嚴莊和阿史那承慶的爭執,表面上是方法之爭,實則卻是兩人權力的較量。
對於這種政治鬥爭,明哲保身才是最好的選擇,達奚珣躲都來不及,又豈會再插一腳進去呢?
然則,現在天子開口詢問,又豈能不給出答案呢?
“陛下,誠如嚴相公所言,南人懦弱,的確不是上佳的兵源選擇,而阿史那相公的話也十分有道理,遠水難解近渴……”(83中文網 .83z.
推薦耳根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