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耳根新書【一念永恆 ./book/27094/】,閱讀大神新作!
廣平王李豫這幾日忙的不可開交,自從南陽王李系被曝出是謀刺案的幕後主使以後,劍南邊軍的提調之權就都落在了他的頭上。? 但是,李豫本來就被新軍裡的一干紈絝子弟牽扯的無暇他顧,因而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看顧劍南邊軍呢?經過幾次向天子上書以後,李豫正式推薦了建寧王李琰接替自己執掌駐紮在子午關的劍南邊軍。
李琰接手劍南邊軍以後,意氣風,躊躇滿志,打算有一番作為。
這日他便找到了皇兄李豫,希冀與這位好說話的皇兄再幫幫忙,向父皇建言,把劍南邊軍也列在房相公麾下的東征大軍裡。
李豫聽了李琰的來意以後,思忖了片刻,又搖搖頭。
“派哪些兵馬出潼關,都是父皇和幾位相公經過深思熟慮以後定下的結果,貿然請示,父皇未必會答應。”
李豫雖然是個老好人,但畢竟是天子家的長子嫡孫,有著本能的政治嗅覺,但凡涉及到動用刀兵之事,都是極度敏感的,而且李琰又是皇子,如果被有心人因此而算計,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因而,李豫便在斟酌著如何不傷及兄弟情誼的婉拒調李琰的請求。
正在此時,一名宦官挑開門簾,走了進來。
這是與李豫很是相熟的一名內監,見李琰在場,便有些尷尬的默不作聲了,只是畢恭畢敬的立在一旁。
李豫知道這位與自己相熟的宦官此來一定帶著公事呢,便問道:
“內監此來何事?”
“回廣平王,壽安長公主回來了,陛下請您也一併過去呢!”
“壽安長公主是今日抵京嗎?”
李豫聞言一愣,他原來記得當是明日才到,怎麼今日就到了呢?
“沒錯,就是今日抵京。”
得到了宦官肯定的回答,李豫才一拍腦袋,暗道自己真是忙糊塗了,竟忘了時間。
壽安長公主雖然比他還小,但論輩分卻是他的皇姑,而且兩人平日裡感情也不錯,現在回來了,斷然沒有不去探望的道理。
於是乎,李豫便以此為由頭,對李琰說道:
“出兵一事來日再說,走,咱們去探望皇姑!”
見李豫不肯幫忙,李琰有些失望,但還是和李豫一同趕往了太極宮。
誰知走到了半路上,正撞見崔光遠,兩車停在一處,雙方打了招呼。這時,崔光遠突然請李豫登車相敘,李豫不明所以,但也知道其必有要事才會如此,於是就讓李琰獨自乘坐他的軺車,自己則跳上了崔光遠的軺車。
進入車廂內,李豫愣住了。原來車內還有另一個人,而且這個人他也認識,正是剛剛從河東返回長安的老將皇甫恪。
“皇甫老將軍?何時回到長安的?”
李豫心下很是驚訝,因為此前他就從秦晉處得知,皇甫恪所部在河東全軍盡歿,而且其本人也生死不知。現在居然完好的回來了,可以想見,也是九死一生啊。
悄悄打量了一下皇甫恪,但見其身上並沒有受過重傷的跡象,李豫這才稍稍放心,轉而詢問河東戰事如何。
誰知,皇甫恪卻道:
“老夫見廣平王並非為了河東戰事,而是為了秦大夫啊!”
“御史大夫?”
李豫又愣住了,頓時明白了,這並非是他們的偶遇,而是對方有意在此處等著見自己呢。又聽到皇甫恪言及秦晉,心中升起了一絲疑慮。
“老夫剛剛回到長安就已經聽說了,天子把秦大夫與壽安長公主的婚期定在下個月的十七,敢問你廣平王是也不是?”
李豫被問的莫名其妙,心道此事滿長安城都盡人皆知,又何須自己來回答,但看在皇甫恪相問的份上,便也如實答道:
‘的確如此!’
聞言後,皇甫恪猛的一拍大腿。
“萬萬不可啊!老夫請廣平王無論如何也要阻止秦大夫與壽安長公主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