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眼睛一亮。
“是誰?”
“張通儒,安祿山斜封的副使!算是孫孝哲的左膀右臂!”
李豫問道:
“他可招出了有用的訊息?孫孝哲逃往了何處?”
郭子儀搖搖頭。
“此賊嘴巴很緊,一問三不知。他的身份也是降營中的高階將佐辨認出來的。雖然跑了正主,但這個副使也勉強可以說得過去,獻俘……”
說到此處,郭子儀放慢了語,秦晉正好接上了他的話頭。
“獻俘就大可不必了,一個副使,萬一把這認錯人的訊息傳揚出去,以訛傳訛,反而會成為番邦笑柄,只按原計劃大觀兵就是!”
郭子儀忽然又道:
“還有一樁事,末將拿不準主意,一時難以斷定!”
“說,何事?”
“末將懷疑,押解張通儒,輕身入京的回紇小隊騎兵頭目就是磨延啜羅本人!”
“磨延啜羅?”
這幾日,秦晉聽到這個名字的次數足以磨起了繭子,倒是真對此人產生了一些興趣。
回紇以安史之亂為契機,在此後十餘年間就展到了鼎盛時期,其國中人才也定然如雨後春筍一般,否則也未必能抓住這個機會。因而,秦晉抽測,這個磨延啜羅一定不是簡單角色。
“聽說磨延啜羅是回紇可汗異母同父的弟弟,只不知本事如何。”
李豫對於回紇內部的情況也頗為了解,在得知了磨延啜羅沒有接到詔書,便私自進入長安之後有些不滿。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磨延啜羅這麼做就等於在藐視李亨作為唐朝天子的權威,而李豫作為李亨的繼承人,自然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快。
“若查實身份,先議他的治罪,給他一個下馬威!”
郭子儀斷然拒絕了這個提議。
“磨延啜羅的野心越才智不輸於乃兄懷仁可汗,這種方法恐怕不能使其就範,說不定還會激起意想不到的麻煩。”
秦晉也有些惱怒。
“那也絕不能裝作不知情,吃了這個啞巴虧!否則,他只會更加肆無忌憚!”
“也不是沒有辦法,末將倒有一計。”
李豫十分高興,催促道:
“將軍快說,只要出這一口惡氣,李豫願負全責!”
郭子儀笑了。
“廣平王言重了,沒人需要負責,這些回紇兵囂張跋扈,剛進了城就有強搶民財的劣跡,京兆府按律辦案拿人,又與旁人何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