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登上城牆的那一刻起,幾乎所有的不快和憤恨都煙消雲散,叛軍軍營的一場大火燒了整整一夜半日,到現在已經接近尾聲,從高聳的城牆上遠眺,其大致境況可看的清清楚楚。凡是木質的建築基本上都被付之一炬,這其中也包括轅門和參差其間的寨牆。
保護軍營的寨牆被燒燬,也就意味著唐/軍只要越過那三道壕溝就能輕而易舉的挺近叛軍軍營、然則,此時此刻挺近叛軍軍營的意義已然不大。就是這一場大火徹底燒掉了凝聚叛軍的所有條件。
因而,秦晉入眼處,除了一片廢墟以外,竟再無別的景象。
對於眼前的景況,秦晉雖然早就料到了,但真正切實的目睹還是大為震撼。想不到孫孝哲叛軍竟然終結於一場莫名其妙的大火。
與此同時,郭子儀早就下令城中守軍四面出擊,分赴叛軍棄置的軍營。除了中軍所在的軍營被燒成廢墟以外,另外三個方向的軍營尚算完整,但其中的叛軍則早就逃的逃,投降的投降。
神武軍於此時出擊,主要目的是清理障礙,毀掉叛軍軍營,填平叛軍耗時耗力挖成的壕溝。只有如此,才能徹底使長安城朝著恢復秩序的方向發展。而且,還有為數不少的叛軍軍卒依託於被棄置的軍營寨牆狗眼殘存,清理乾淨這些打算負隅頑抗的人也是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僅僅一夜的功夫,降營便收編了新附之軍有三萬之眾。這個數目幾乎超過了神武軍計劃中的補給能力的八成,如此一來補給壓力驟然增加。郭子儀本人此時不在城牆上指揮坐鎮,便是親自到降營去安排相關事宜。
從成立降營的第一天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月餘光景,從最初的百餘降卒到現在的近七萬眾,其兵力的總和已經超過了長安城內的戰兵數目。而神武軍唯一能鉗制這些曾經的殺人惡魔的只有糧食一條途徑。
很多人選擇了投降的原因都很簡單,那就是為了吃飯。孫孝哲麾下的叛軍在斷絕糧草的情況下居然能堅持了數月時間,也算是軍事史上的一次奇蹟,當然這種奇蹟也是建立在令人髮指作嘔的基礎之上。
隨著神武軍填平了壕溝,深入到叛軍軍營中,在投降叛軍軍卒的引領下尋到了他們儲藏軍糧的倉房,在倉門開啟的一剎那間,撲鼻的腐臭氣息迎面而來,碼放的極為整齊的人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叛軍以此物為食,城中神武軍早有聽說,但今日得以親見還是震驚的無以復加,有甚者伏地嘔吐,更深深感嘆,不知叛軍軍卒是怎麼下得去口的。
這種駭人聽聞的事就發生在長安城外,現在既然由神武軍接管了棄置的軍營,自然就容不得這種東西的存在,在請示了秦晉以後,終還是一把火將其燒了個乾乾淨淨。至於那些未曾製作為人脯的大小屍體,由於數目龐大,也只能就地焚燒,然後再將焚燒後的殘渣就地掩埋,以把影響降到最低。
秦晉這麼做是擔了風險的,按照風俗這些死屍應當土葬才是,不分敵我一把火少了個乾淨,肯定會遭到詬病,本來朝臣就對他多有不滿,如果捉到了這個把柄還不得大做文章?
但是,秦晉才不會顧及那些蠅營狗苟之人的想法,此時已經如春,氣溫一天比一天高,如果靠人力掩埋這成千上萬的死屍,不知又要耽擱多少時日,隨著氣溫升高帶來的另一大惡果就是屍體的腐爛發臭,一旦因此而產生了疫症,後果不堪設想。
而且,死屍的數目實在過於龐大,就算能及時土埋了,若要完全腐爛分解恐怕至少也得一年半載的時間,埋的淺了不管用,埋得深又不知道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他不能冒這個險,索性一把火少個乾淨。
其實,善後處理叛軍遺留棄置的軍營和各種防禦設施就已經極為耗費人力。
對於被燒燬的中軍營地尚還好說,畢竟大火將地上的木質建築燒成了灰碳,只須將溝壑填平,就可以大致算是完工。然則,那些儲存完好的軍營則是最麻煩的,經過數月以來不間斷的修葺加固,拆除的難度不比重修一邊要容易多少。
有人建議不如也用一把大火全都燒了乾淨,但秦晉和郭子儀商議之後還是沒有采納這個建議。叛軍修建軍營和各種設施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和鐵器,這些東西都是不能隨意丟棄的物資。既然燃眉之急已經解除,何妨花費些人力物力,將其收攏歸置呢?只要做好人力的配置,一切也就不成問題。
俗話說,天子腳下無小事,何況這種關乎人力使用的大事?秦晉為此轉呈向李亨請示允准。在得知了他的初衷以後,李亨欣然表示同意,並讓他和廣平王一同負責此事。
現在就算瞎子都看得出來,天子事事都讓秦晉拉上廣平王,一則是給他鍛鍊的機會,而來也是在為其積攢功績和資歷。
秦晉本人對這種安排並不反感,廣平王其人謙遜好學,彬彬有禮,全然沒有李家子弟的驕橫與跋扈,相比較而言他的那些叔叔們就不怎麼惹人喜歡了。
眼看著長安之圍已解,宗室們便紛紛上書李亨,請求裁撤民營,讓他們各回各家。畢竟這些天潢貴胄們都是自打出孃胎就嬌生慣養,衣食住行無一不有人悉心伺候,到了民營中一切都要親力親為,非但如此還得眾人在一個鍋裡爭食,夜間數十人擠在通鋪上睡覺,這種日子和受刑坐牢又有什麼區別呢?
不過,關於這一點,百官們的意見卻出奇的一致,認為戰事尚未底定,長安城外的局面也沒有徹底平靖,誰知道還會不會有反覆,朝廷根本就沒有多餘的人力和物力來估計數以萬計的宗室,因而強烈要求天子繼續將這些人繼續關在民營裡。
對此,李亨還是頗感為難的,他所思慮的遠比普通臣子要多,為朝廷節約人力和財力誠然是應有之議,但對待宗室過於刻薄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個凌迫宗室的帽子怕是要遲早扣在自己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