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雖然是無懈可擊的,打實際操作起來總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的意外。
由於城西叛軍動作太快,也許還有可能是朔方軍的動作有點慢,處於運動中的朔方軍竟措手不及,被城西一湧而來的叛軍纏上了。秦晉心急如焚,如果不能順利的甩掉咬上來的叛軍,萬一裴敬所部不敵叛軍,將隨時有可能面臨著兵敗潰散的危險。而戰場之上通常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裴敬那裡先出了問題,他的整個河東城計劃將會徹底付諸東流。
該怎麼辦?秦晉心思電轉,決定壯士斷腕,留下兩千人做阻擊,餘下八千人儘快趕赴城東。
如此耽擱了一陣時間,等秦晉帶著人趕到東城外之時,卻只聽見震天的戰鼓,與廝殺怒吼,卻見不到血戰在一起的雙方大軍。
原來位於城東三里處有一片低窪地,雙方膠著混戰,正是在這裡進行著。
秦晉大致瞭解了裴敬的處境以後,頭疼的直咬牙,真不知道他們是如何選擇交戰地點的,但事已至此,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忽然,只見西北方煙塵騰起,竟是烏護懷忠的騎兵到了,騎兵人馬雖然不多,但卻像一柄鋒利的匕首,居高臨下加速衝刺,狠狠的插進了叛軍的側腹。這突如其來的一擊,使得原本殺氣正旺的叛軍出現一陣混亂。
機會來了,趁此機會,秦晉斷然下令:
“全體聽令,攻擊!”
秦晉第一個帶頭衝上了上去,他身邊的親隨衛士一個個立時如臨大敵,團團將自家主帥護在當中。這種主帥親自衝陣的情況並不多見,因為風險很大,所以**中絕大多數的主帥都會選擇留在後面觀戰指揮提調。
但現在的情況大不相同,朔方軍的戰鬥意志和士氣本就不高,所以秦晉便要身體力行,來彌補這一點。果然,秦晉的冒險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朔方軍忽見這位秦使君居然奮不顧身,渾不畏死的衝在最前面,一個個頓時感佩無比,戰意陡起。
一方面朔方軍有著自家的驕傲,絕不能落後於人,被別人瞧不起。既然秦晉都可以不顧主帥的身份衝在了最前面,軍中若還有畏敵怯戰拖拖拉拉的人,豈非是丟盡了朔方軍的臉?
“殺啊,殺光叛賊!”
朔方軍中有很多胡人,所以他們不會像神武軍抑或是新安軍這等幾乎九成九都是漢人的衛軍一般,呼喊殺盡胡狗。僅僅眨眼的功夫,朔方軍就直衝到了叛軍的後翼,對方顯然並沒料到,在左翼受到騎兵襲擊的同時,己方後翼居然同樣遭到了攻擊。
秦晉所領的皇甫恪部朔方軍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居高臨下的衝向低窪地。所以,僅僅一次衝擊就在叛軍的後翼造成了大片的糜爛潰亂。
八千人的數目雖然不多,但攻擊一萬餘人的後翼,卻實打實的佔了便宜。
對於這股夾擊裴敬所部的叛軍而言,可算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們本以為自己是螳螂可以一擊捕殺陷入纏鬥中蟬,卻不想被黃雀在後面狠狠的咬上了一口。
秦晉的到來,立即就使得裴敬從兩面夾擊的危險境地中解放了出來。他可以一心一意的與來援叛軍做正面決戰。至於後方的叛軍,則完全交給秦晉帶來的八千朔方軍。
只不過,計劃中的一萬人只帶來了不到八千人,好在依仗著後路偷襲,有著各種先天的優勢,彌補調了人數的劣勢。
烏護懷忠的騎兵並沒有停下來陷入膠著戰,而是幾次衝擊之後,將這萬人叛軍的左翼徹底打散之後,又呼嘯一聲,鐵流滾滾的向來援叛軍衝刺而去。在這一戰中,同羅部的騎兵充分發揮了速度優勢,在兩個戰場斷層間來回穿插,目的並不是殺傷叛軍,而是藉著速度的優勢將叛軍的陣型徹底衝亂,給步軍的攻擊創造優勢條件。
……
阿史那從禮在南城上眼睜睜的看著唐.軍與燕軍混戰在一起,而且局面越來越亂,劣勢越來越明顯。他暗暗長嘆了一聲,難道終究還逃不掉棄城而走的命運嗎?
忽然,有軍卒急急來報。
“報,將軍!城東**已然佔據優勢,大有取勝可能!”
這個訊息讓阿史那從禮渾身一震,他立刻就明白了,先前脫離戰場的那股**並不是臨敵逃跑,而是到城東增援去了。
既然城南眼看著要敗了,不如到城東去看看戰況如何。
推薦耳根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