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美食雜誌,不寫點美食相關的小故事,深挖食物背後的淚水與心酸,幸福與美滿或者從食物,歷史,城市的角度來體現一座城市的人文景觀和歷史底蘊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美食雜誌。
曾經許成對這些美食雜誌是不屑一顧的,《知味》可是出了名的硬核美食雜誌,只談吃,除了吃之外什麼都不談。
直到《知味》從月刊變成季刊,從季刊變成半年刊,從半年刊變成年刊之後,許成發現那些他曾經不屑一顧的寫稿子方法其實特別容易水字數。
於是許成變了,他開始善於發掘食物背後的故事。
但這次的稿子特別難寫,主要是因為古力不善言辭,再精彩再勵志再感人再適合拍電視劇的故事,從他的嘴巴里說出來都讓人覺得平平無奇似乎沒什麼亮點,他背後的故事似乎也沒什麼好寫的。
所以許成才準備重新寫稿子。
許成有些苦惱。
他又想跳票了。
門外響起了敲門聲。
“進來。”
“許總,江主編問您準備什麼時候去泰豐樓,他那邊已經準備好了。”許成的助理道。
“現在幾點了?”
“11點09分,我們預約的時間是12點30分。”助理道。
許成把筆一扔,看著只寫了幾行的稿子,覺得——
算了吧,原先的稿子就挺好的,不用重寫了,重寫多浪費時間吶,不如去吃飯吧。
“江主編那邊帶了的幾個人?”許成問道。
“一共9個人,3個攝影師,2個攝影師助理,江主編,王副主編,京都大學的葉適教授還有一個實習生。”助理道。
“實習生?誰把實習生也帶過來了?”許成沒有生氣只是覺得奇怪,他的員工他是很清楚的,能力絕對是各頂各的高,也不會看出公私不分的事情,既然把實習生帶過來就一定有帶過來的理由。
“江主編專程從魔都帶過來的,您前幾年不是說要培養能接您的班的那是美食評論家嗎?他說特意把這個實習生帶過來給您看看,她的味覺非常靈敏,是個當美食評論員的好胚子。”助理道。
許成點點頭:“你讓江主編現在出發,5分鐘之後給韓總打電話讓他也出發。”
許成不可能永遠都為《知味》撰稿,隨著他年紀越來越大,也越來越不願意在外面奔波。《知味》是他一手創立的,也是他一手發揚光大的,他不想讓這個雜誌停刊,也不像毀了這個雜誌,所以他準備培養新的,有天賦的,能達到和他同樣高度的美食評論家。
屬於《知味》的美食評論家。
只希望江主編這次帶來的這個實習生不要讓他失望。
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美食評論家,需要時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些許成都不缺。
他缺的是人才,缺的是有天賦成為美食評論家的人。
哪怕最後他培養出來的人並不會成為《知味》的專屬美食評論家,他也心甘情願。
頂尖美食評論家的圈子與生活太寂寞了,他需要一些新人來打破這份寂寞。
不然這個世界空有千里馬卻沒有足夠的伯樂,豈不太無趣了。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