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云:
自古成仙必有緣,仙緣不到總徒然。世間多少痴心者,日對丹爐取藥煎。
話說昔日有一個老翁極好奉道,見有方外人經過,必厚加禮待,不敢怠慢。
一日,有個雙髽髻的道人特來訪他,身上甚是藍縷不像,卻神色豐滿和暢。老翁
疑是異人,迎在家中,好生管待。那道人飲酒食肉,且是好量。老翁只是支援與
他,並無厭倦。道人來去了幾番,老翁相待到底是一樣的。道人一日對老翁道:
“貧道叨擾吾丈久矣,多蒙老丈再無棄嫌。貧道也要老丈到我山居中,尋幾味野
蔬,多少酬答厚意一番,未知可否。”老翁道:“一向不曾問得仙莊在何處,有
多少遠近,老漢可去得否?”道人道:“敝居只在山深處,原無多遠。若隨著貧
道走去,頃刻就到。”老翁道:“這等,必定要奉拜則個。”當下道人在前,老
翁在後,走離了鄉村鬧市去處,一步步走到荒田野徑中,轉入山路里來。境界清
幽,林木茂盛。迤邐過了幾個山嶺,山凹之中露出幾間茅舍來。道人用手指
道:“此間已是山居了。”不數步,走到面前,道人開了門,拉了老翁一同進去。
老翁看那裡面光景時:雖無華屋朱門氣,卻有琪花瑤草香。道人請老翁在中間堂
屋裡坐下,道人自走進裡面去了一回,走出來道:“小蔬已具,老丈人且消停坐
一會,等貧道去請幾個道伴,相陪閒話則個。”老翁喜的是道友,一發歡喜道:
“師父自尊便,老漢自當坐等。”道人一徑望外去了。
老翁呆呆坐著,等候多時,不見道人回來。老翁有些不耐煩,起來前後走看。
此時肚裡也有些餓了,想尋些什麼東西吃吃。料道廚房中必有,打從旁門走到廚
房中來。誰想廚房中鍋灶俱無,止有些椰瓢棘匕之類。又有兩個陶器的水缸,用
笠篷蓋著。老翁走去揭開一個來看,吃了一驚。原來是一盆清水,浸著一隻雪白
小狗子,毛多撏乾淨了的。老翁心裡道:“怪道他酒肉不戒,還吃狗肉哩!”再
揭開這一缸來看,這一驚更不小。水裡浸著一個小小孩童,手足都完全的,只是
沒氣。老翁心裡才疑道:“此道人未必是好人了,吃酒吃肉,又在此荒山居住,
沒個人影的所在,卻家裡放下這兩件東西。狗也罷了,如何又有此死孩子?莫非
是放火殺人之輩?我一向錯與他相處了。今日在此,也多凶少吉。”欲待走了去,
又不認得來時的路,只得且耐著。正疑惑間,道人同了一夥道者走來,多是些龐
眉皓髮之輩,共有三四個。進草堂與老翁相見,敘禮坐定。老翁心裡懷著鬼胎,
看他們怎麼樣。
只見道人道:“好教列位得知,此間是貧道的主人,一向承其厚款,無以為
答。今日恰恰尋得野蔬二味在此,特請列位過來,陪著同享,聊表寸心。”道人
說罷,走進裡面,將兩個瓦盆盛出兩件東西來,擺在卓上,就每人面前放一雙棘
匕。向老翁道:“勿嫌村鄙,略嘗些少則個。”老翁看著卓上擺的二物,就是小
缸內浸的那一隻小狗,一個小孩子。眾道流掀髯拍掌道:“老兄何處得此二奇物?”
盡打點動手,先向老翁推遜。老翁慌了道:“老漢自小不曾破犬肉之戒,何況人
肉?今已暮年,怎敢吃此!”道人道:“此皆素物,但吃不妨。”老翁道:“就
是餓死也不敢吃。”眾道流多道:“果然立意不吃,也不好相強。”拱一拱手道:
“恕無禮了。”四五人攢做一堆,將兩件物事吃個罄盡。盆中濺著幾點殘汁,也
把來皞乾淨了。老翁待著臉,不敢開言,只是默看。道人道:“老丈既不吃此,
枉了下顧這一番。乏物相款,肚裡飢了怎好?”又在裡面取出些白糕來遞與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