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青枝愣了一下,思索片刻後頷首:「確實該把他帶回來了,不過負責這件事的人得尋一個可信的,這有點麻煩。」
「我去吧。」
無名十分淡然的吐出三個字。
虞青枝驚訝側頭:「你不是還要……」
說到一半,虞青枝苦笑一聲:「倒是我想的太簡單了,都是尋人,帶他回來也算順路。」
無名笑笑,叮囑道:「我一會兒便走,近日我不在虞娘子身邊,虞娘子出行定要小心,莫要讓人鑽了空子。」
「知曉了。」
虞青枝送走無名,聽著城中還隱隱約約的慘叫聲,眉頭越皺越緊,事情越來越多,連帶著邊境的局面也越來越混亂,此地的百姓無法選擇,但朝廷呢?
發生那麼多事,朝廷真的還能保持沉默嗎?換句話說,朝廷還在意邊境的百姓嗎?
自當今聖上登基,南朝已經讓出了十幾座城池,從東到西,大大小小都有。
北狄,大慶……還真是一言難盡啊。ap.
京城,金鑾殿。
「邊境前有賀家軍,後有程家軍,那大慶再怎麼韜光養晦,有這兩者在,他們根本造不成什麼威脅。」
「正是,只要京城這邊保證糧草軍餉充足,邊境的形勢便會很穩,根本無需擔憂。」
百官一人一句,但坐在龍椅上的人卻是一言未發。
隨著時間流逝,官員們察覺到不對勁,金鑾殿上逐漸變得安靜,直到死寂。
皇帝冷眼瞧著變化:「都說夠了?」
百官低頭,連呼吸都恨不得放輕。
「哼!」
皇帝冷哼一聲:「你等方才說的確實有些道理,戶部尚書何在?」
「微臣在。」
「邊境的糧草軍餉,可有送去?」
戶部尚書拱手:「回皇上的話,程家軍的糧草軍餉已然送去,但賀家軍那邊……」
皇帝微微眯眼:「賀家軍那邊怎麼了?」
戶部尚書咬牙:「國庫空虛,眼下只能維持程家軍的糧草軍餉,賀家軍……不行。」
最後兩個字,戶部尚書說的十分艱難。
大殿上,百官互相交換目光,都從這件事上聽出了一些風雨欲來的意思,不少人低著頭,但眼角餘光卻不停打量周遭。
除了戶部尚書,還有誰會站出來?
寂靜中,一箇中年男人走出了佇列:「皇上,程家軍和賀家軍從本質上便不相同,臣以為,既然國庫空虛無法供著兩軍,那便讓賀家軍回京吧。」
一句回京,將金鑾殿上的氛圍弄得愈發死寂,程家軍有本事,但和賀家軍比,怕是不太行吧?
「忠義侯爺的言語有些道理,但在下官看來,侯爺此舉不妥。」
另一人走了出來,嘴裡說著不妥,臉上卻是笑眯眯的。
忠義侯瞥他一眼:「段恩大人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