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趙雍在叢臺宮外檢閱攻伐中山的十萬大軍。
兩千戰車居中,五萬步卒居其後,四萬騎兵分佈兩側。金戈林立,旌旗招展。和煦的陽光照射在趙國兵甲身上,發出耀眼奪目的光芒。趙雍身穿戰甲,位居高臺。在陽光的映襯下,宛如天神一般,威武赫赫。
趙雍注視著十萬北征將士,拔出腰中的長劍,向前一送,誓師道:“五伐中山,正式開始。不破靈壽,絕不南歸。”
十萬北征將士,齊聲高呼響應,“不破靈壽,絕不南歸。”
響徹天*鳴般的聲音,一波又一波傳了過來。
趙雍聞言,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振臂高呼:“天佑趙國,我軍必勝。”
“天佑趙國,我軍必勝。”數十萬人如雷鳴般之音,迴盪在山谷之間,久久不能消散。
趙雍注視著自己的威武之師,厲聲道:“出征。”
一時間,戰鼓雷動,號角長鳴。十萬趙國北征中山的將士,軍容齊整地開出邯鄲。
邯鄲街道聚集了許多百姓,站立在街道兩旁,前來為大軍出征送行。
邯鄲人山人海、人聲鼎沸。
公元前301年,趙雍為政二十五年。趙國五伐中山,正式開始。
此刻,趙雍身邊有公子成、趙雲舒、趙歇、趙固、肥義、田不禮、樓緩、趙爵、司馬望族等文武大臣;又有樂毅、趙袑、趙希、牛翦、許鈞、廉武、龐爰、藺相如等後起之秀;還有富丁、李疵、仇液、王賁等外交能臣;以及中山降將石氏、季氏一族。
趙國推行胡服騎射之後,政治清明,國勢大增,武力強盛。此次,攻伐中山,趙雍勢在必得。趙雍要利用中原第三次大戰,無暇顧及趙國內政,一舉攻破中山國國都靈壽。
趙雍親率十萬之眾,北上鄗城,揮師東垣,北渡滹沱河。
中山國建立的滹沱河防線,在趙軍強烈地攻勢下,頃刻瓦解。趙軍連戰連勝,擊潰中山抵抗的軍隊。不到十日,趙軍兵臨中山國國都靈壽。攻破此城,中山國再也沒有能力與趙國對戰。想到即將建立萬世之功,趙雍壯懷激烈,久久不能平復那顆盪漾之心。
中山國是戰國五個‘千乘之國’之一,其實力僅次於戰國七雄的諸侯國,但高於宋、魯、衛、周等諸侯國。
魏文侯以樂羊為將,太子擊為監軍,李克為軍師,攻伐三年,滅亡中山。公元前380年,中山恆公趁著魏、趙交惡,中原大亂之時,倚靠燕、齊之力,發動復國之戰。隨後,中山恆公擊敗魏、趙、燕強國,在夾縫之中站穩腳跟,併力主將國都遷往靈壽。
靈壽成為中山國都,歷經中山恆公、中山成公、中山釁王厝、中山王姿靈壽四代君主,經營了數十年。
靈壽依自然地形建成,西北傍太行山,南依滹沱河,東臨平原,地理位置優越。靈壽城平面呈桃形,南北長約6公里,東西寬約5公里。分為東、西兩城。東部和南部地勢較高,西部和北部地勢平坦。靈壽東、西城垣外有河溝,自北向南流入滹沱河,成為天然的護城河。
趙雍注視這坐桃形的城池良久,沒有即刻下達進攻靈壽的命令。
須臾片刻,趙雍召集眾將商討攻伐靈壽的策略。
不多時,此次作戰的將領,來到主軍大帳。
趙雍環顧眾人,率先道:“靈壽,這座城池,依山而建,又有滹沱河環繞,地勢險惡,易守難攻。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諸位,此戰,我們應該怎麼打,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自己的損失。”
肥義沉思良久,率先答道:“中山國面對國難,勢必會齊心協力。此戰,不好打。”
“不好打,也得打。此戰,是攻伐中山,最後一戰。縱使是一塊硬骨頭,我們也要將它拿下。”田不禮態度強硬地說道:“靈壽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我們強攻,的確會折損兵力。但這是對中山國最後一擊,縱使折損兵力,也要攻破靈壽,蕩平中山。”
司馬望族見君上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答道:“靈壽地勢險峻,又有滹沱河作為依託。城內有山,山中有城。中山軍依託地利的優勢對我們展開節節阻擊,我們必會損失慘重。兵發雲,得其地,失其民,無益。臣,不贊成強攻。”
“我們不選擇強攻,如何才能攻破靈壽。”趙爵忍不住問道:“君上,靈壽就在我們眼前。難道我們就錯過這次攻破靈壽、蕩平中山,千載難逢的時機嗎?”
趙希也道:“這一天,我們等了很久,豈能錯過。”
許鈞也道:“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註定是要死很多人。只要能建立萬世功勳,犧牲在所難免。”
田不禮見有很多人支援自己強攻的觀點,忙道:“攻滅中山,開拓胡地,不僅是簡、襄之志,也是血洗先君之恥。更是我們解決腹心之患,以爭天下最重要的一步。君上,我們攻破這座城,一切都可以實現。”
趙雍何曾不明白,攻破此城意味著什麼。但,他身為一國之君,既要建立萬世功勳,同時也要減低損失。正如兵法雲,得其地,失其民,毀其眾,傷已士之命。縱使得到疆土,也不能增長國力,反而還會弱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