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第一道晨陽的光芒照射邯鄲城。此起彼伏地鐘聲,瀰漫在邯鄲上空。不多時,廷臣魚貫而入,進入叢臺宮。李兌走進肥義身旁,輕聲問道:“今日不是朝會,為何君上召我等入宮。”
肥義攤開雙手,無奈地點了點頭。
李兌見他眼神平靜,的確不知情,也不在追問。
不多時,趙君雍進入大殿。眾人止住議論聲,行禮道:“參見君上。”
趙雍抬手道:“坐。”
眾人謝禮道:“謝君上。”
眾人落座之後,公子成問道:“君上召我等入宮所謂何事。”
趙雍答道:“寡人慾拿河東之地換取齊國河西之地。寡人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君上不可。”公子成急道:“河東之地是歷代先祖用血和汗打下的疆土。怎能輕易送給齊人。臣不贊成將河東之地送給齊人,請君上三思。”
趙雍看著李兌,問道:“李兌,你也是這個意思。”
李兌答道:“臣贊成大司寇的主張。”
趙雍又道:“趙鼎。”
“臣也贊成。”
趙雍又道:“公孫璞將軍,寡人想聽你的意見。”
公孫璞左右看了看,嚷道:“君上,末將是個粗人,帶兵打仗,略懂。至於換地嗎?我不懂。”
“龐武將軍,你有什麼意見。”
龐武一臉茫然道:“我和公孫將軍一樣,除了帶兵打仗略懂。至於換地,我不懂。”
趙雍又問了幾個武將,眾人皆是龐武、公孫璞的說辭。
趙雍問道:“田不禮,你有何意見。”
田不禮答道:“臣,贊成換地。”
肥義也道:“君上,臣也贊成換地。”
肥義、田不禮表態,又有幾人贊成換地主張。
主張換地和反對換地之間當堂對罵。公孫璞和龐武等人見狀,很識趣地避在一邊。
趙雍也不想和眾人耗下去,朗聲道:“換地之事,寡人心意已決。諸位休要在爭論了。”
公子成憤憤不平道:“君上,河東之地比齊國河西之地廣。我們換地就等於吃了大虧。先祖辛辛苦苦打下的疆土,我們怎能輕易拱手讓給齊人。”
趙雍沉著臉,糾正道:“寡人是與齊國換地,不是拱手相送。”
趙爵也道:“換地之事,事關重大,請君上三思。”
“好了。你們不要說了。”趙雍不怒自威,“寡人換地之舉,你們不服,你們也埋怨寡人。甚至,你們罵寡人糊塗,罵寡人昏庸也沒有關係。今日,寡人做出的決定不會在更改。”
公子成冷聲笑道:“君上早已經想好了,也聽不進去我等之言。為何召集我們進宮,商議國事。君上直接宣佈就是了,我等只需執行就可以。何必大費周章,演繹這一出。君上不感覺累,臣倒是有幾分累了。”公子成說完就走,也不管趙君雍臉上會有何不快。
肥義忙道:“大司寇,有什麼事就好好說。”
“一切有君上做主。我這把老骨頭,在這裡太礙眼了。”公子成聳了聳肩,走出了大殿。
趙雍為君十五年,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果是在十年前,公子成這樣無禮。趙君雍定會火冒三丈,當著百官的面,破口大罵,“老匹夫,今日你出了宮殿,就不要來了。寡人就不信,趙國沒有了,就不能正常運轉。”
此一時彼一時,趙君雍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態。他不是那位沉不住氣,喜怒放在臉上那個少年。趙君雍也明白公子成離開是為了給他施加壓力。但,這種壓力還不至於摧毀他心裡防線。換地之舉是他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換地背後的目的,他也不能當做眾人一一道出。趙雍也預料到了換地會引發不小的風波,甚至百官強諫。但有肥義、田不禮兩人支援,再加上公孫璞、龐武等武將保持中立,朝堂就不會出現亂局。朝堂的局勢也會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中。令趙雍意外的事,大司寇公子成竟敢藐視他的權威,公然離開朝堂。
趙雍穩定心境,問道:“你們還有誰,不滿意寡人的主張。也可自行離開大殿。”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沉默不語。他們心中都在衡量這句話。他們的身份沒有公子成高貴,亦沒有公子成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公子成離開大殿,挑戰君上的權威。君上不過生幾天氣就好了,也不會拿自己親生的叔父怎麼樣。如果他們也效仿公子成之舉,君上一怒,他們再也不能站在這座雄偉的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