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王嬴駟膝下有二十幾子。然,他最鍾愛太子蕩。秦惠王鍾愛他,不僅是因為太子蕩是他和秦王后生下的嫡長子。更重要的是太子蕩重武好戰的個性十分像極了秦惠王嬴駟。秦王后從魏國嫁到秦國,於公元前329年,為秦惠王生下一名男嬰。秦惠王心中大悅,為這名男嬰取名為蕩。秦惠王對這名男嬰充滿了期望,他希望這名男嬰長大後,能夠蕩平四海,橫掃宇內,揚秦國威名於諸侯。
攻三晉、擊雄楚、破強齊是秦惠王立足諸侯的得意之作。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秦惠王尚未實現心中的抱負,便撒手人寰。山東諸侯也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討伐秦國。秦王蕩繼位後,第一件是就是要擊破諸侯謀秦的陰謀,保住秦國曆代先君留下的基業。
太子蕩繼位後的表現也沒有辜負秦惠王對他的期望。
韓、魏、齊、楚、越五國各自懷著不同的目的來到秦國。一是祝賀秦國新王繼位;二是試探秦國的底線,伺機相伐。
秦王蕩自然明白,這些人來意不善。秦王蕩從小崇尚武力,敬仰英雄。伍子胥破楚,也被他津津樂道之一。秦王蕩怎麼也想不到弱吳竟然能夠破強楚,還鞭屍楚王。
秦王蕩找來甘茂,問他吳國之事。然,甘茂告訴他,吳國已經滅亡了上百年。如今,楚國東邊的大國是越國。楚、越兩國水土相接,人文相近,彼此都視對方為敵。兩國都在謀劃消滅對方。秦王蕩得知這個訊息,心中已然有了攻楚的策略。
越國使者來到咸陽。秦王蕩親自在咸陽朝陽殿接見越國使者。雙方在朝陽殿談了五個時辰。秦王蕩詢問了越國使者很多事情,進一步瞭解帶有神秘感的大國越國之後,立馬與越國達成夾擊楚國的密約,以此制衡楚國。
為了斷絕韓魏兩國趁著秦國喪主,新王剛立,萌生攻秦的想法。秦王蕩以最高禮節接見齊使,以此向諸侯表明齊秦連橫。齊秦結盟,韓魏兩國便呈被夾擊之勢,行事便有顧慮。秦王蕩也明白這樣做,只能起到威懾作用。
為了杜絕韓、魏兩國在齊秦之間左右搖擺。秦王蕩已娶魏王嗣之女為後,讓王后向母國釋放善意。隨後向魏使提議,等到秦國國喪之後,邀魏王嗣臨晉相會,進一步鞏固魏、秦同盟。秦王蕩得知大庶長贏疾之母是韓女,便派贏疾與韓使歡娛,再續秦韓之好,以此羈縻韓國。
韓、魏、齊、楚、越五國,參加完秦惠王葬禮之後,便離開秦國回國覆命。秦王蕩守住了秦惠王生前的英明及秦國的故土。他用行動向秦國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君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蜀相陳莊殺死蜀候叛國的訊息傳到了咸陽。秦王蕩召叢集臣問道:“陳莊叛國,在蜀地自立為王。寡人想要聽你們的意見。”
贏疾沉吟少許,率先道:“王上,蜀地乃蠻夷所居。得之,不能增加秦國國力。失之,也不會對秦國有所損傷。蜀地彪悍,好鬥。民心不歸秦國。我們將蜀地強制納入秦國,恐怕會損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叔叔的意思是要寡人棄其地,讓夷人居之。”
“臣,正是這個意思。”
秦王蕩不作回答,注視著眾人,不緊不慢地問道:“你們也是這個意思。”
張儀道:“巴蜀之地,實乃荒壤之地。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民,不足以臣。蜀地,群山環繞,道途艱險,聲息不通外界。我們不如空其地,任夷人居之。”
秦王蕩道:“張儀,你也主張放棄蜀地。”
張儀道:“得蜀地對秦國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反而還會空耗秦國國力。臣以為,去之可矣。”
秦王蕩道:“我們不要巴蜀之地,又當如何。”
張儀蕩氣迴腸地說道:“攻韓國,拔宜陽,下三川,車通周室,問九鼎,建秦國千秋霸業。”
秦王蕩尚未表態,一人厲聲反駁道:“王上,臣以為巴蜀之地,不可棄。”
秦王蕩看著那人,問道:“你是何人。”
那人道:“司馬錯。”
秦王蕩在腦海之中搜尋眼前這個人的記憶,眼神一亮,“司馬錯,寡人記得你。先王在世時,以東進、西擴、北拓、南下的策略,問過很多人。前大良造公孫衍主張西擴,以壯大秦國疆土。先王的目光盯著中原,盯著魏國,不願意西拓,選擇東進。庶長操認為義渠是秦國的心腹之患,主張北拓疆土。我們應該將義渠廣袤的國土,納入秦國,方有爭霸諸侯的資本。先王沒有意識到義渠的危害,只是派兵攻打,也沒有徹底肅清義渠帶來的隱患。韓趙魏楚燕五國合縱,兵發函谷。義渠也南下,破我李帛,殺我秦將。先王這才意識道義渠的危害不壓於中原諸侯,故而多次出兵草原打壓義渠。先王橫掃義渠,威懾西戎之後。曾在東進和南下,猶豫不決。張儀主張東進,你主張南下取巴蜀之地。蜀地能夠成為秦國國土,你的功勞密不可分。蜀地叛亂,寡人想聽聽你的意見。”
司馬錯直接表明態度,“王上,巴蜀之地不可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