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韓、魏同出晉國。三家分晉之初,魏國制定的國策,團結韓趙,共抗諸侯。三家齊心,對外擴張,彼此之間少有爭鬥。魏武候利用其父留下的大好局面,以李悝、吳起變法,魏國國力大增。魏武侯以吳起為將,大敗秦國,取河西五百里土地。以樂洋為將,借道趙國,三年攻克胡人之國中山。魏國國力大增,便有獨霸之勢。對待韓趙兄弟,不在客氣。為了迫使韓趙臣服於魏國,先以龐涓為將,北圍趙國邯鄲。十年後,逢澤稱王,南圍韓國新鄭。
趙侯語的一生,也是和魏國爭鬥不斷。往近說,魏國以會葬之名,糾合齊、秦、楚、燕等國伺機圖趙。圖趙不成,就要改變原有的策略。魏罌到了邯鄲,因為水土不服,傷了身子。休息幾日,聽聞韓候也來趙國。於是,令魏國使者,送上國書,請求會見趙候。
趙雍看了魏國國書,放在一旁,“魏候身在邯鄲。寡人是見,還是不見。”
趙豹道:“不見。”
“君上,我國應該將魏罌老兒驅逐出境,以示我國與魏國之恨。”
“魏候敢在邯鄲,即刻派兵圍住官驛。”
“血洗國恥。”
“殺了他。”
趙雍雖年少,卻有自己的思想。現今趙國,群狼環繞。魏候前來邯鄲,正是趙魏之間改善最佳的時機。同時,也為趙國開啟一扇窗戶。魏趙交惡,高興的人是諸侯國。怎可因為一時之快,犯下長久的痛苦。再者,用這種方式血洗國恥,趙雍覺得不太光彩,反而可恥之極。
殿內響起此起彼伏的聲音,多數人認為,趙國應該斷絕魏罌會見的請求,強硬將他驅逐國境,以示魏趙之間的仇恨。趙雍環顧大殿,見外臣很少發言,將目光落在了李兌身上,“李兌,你怎麼看。”
李兌,本想保持沉默。如今,趙雍問了,他不說話是不行的。朝會至今,他一邊暗中觀察國君的神態。另一邊密切注視著朝堂上的變化。李兌將收集到的資訊經過整理,得到一個結論。君上是反對驅逐魏候的。
身在朝堂,每一句話,每一個字,一不小心都會招來禍端。李兌也明白,選擇站在國君一邊,便會開罪許多大臣。如果意見傾向諸臣,君上看不到自己的能力,未來將會永無出頭之日。李兌斟詞酌句,步步小心地說道:“君上,這是魏國對我們釋放出友好的訊號。我們冒然將魏候驅逐,將會失去一次和魏國改善關係的良機。”
趙雍順著他話語的意思,問道:“什麼良機。”
“我國四周,犬狼環視。與魏國纏鬥不休。能與魏國改善關係,休養生息,發展國力。待他日,諸侯有變,便可揚名立威。”
趙雍沒有對李兌之言進行評論,將目光放在了肥義的身上,“大司馬,你有何意見。”
“驅逐魏候,魏趙之間只會結怨更深。殺了魏候,雖有一時之快。魏國勢必舉兵報復,趙魏之間戰火不斷,我國便不能養精蓄銳,發展實力。君上,對待魏罌,因以禮相待。我們應藉此機會,與魏修好。”
“魏人欺我久矣,怎能以禮相待。”公子成冷道:“君上不計前仇,禮遇魏候。但,魏人朝秦暮楚,今日與魏相交,明日魏國便會與我國交惡。”
肥義道:“世人皆知,魏人朝秦暮楚。卻不曾知,齊人亦有朝晉暮越,秦人亦有朝魏慕楚。邦交之事,隨時態而更,不失明智之舉。”
公子成道:“魏國與我國結交,我看不出半點誠意。”
“魏候身在邯鄲,這就是最大的誠意。”肥義,頓道:“君上,對魏候以禮相待,既能彰顯趙國新君新朝的氣象,也能表明趙國氣度。”
肥義話語剛落,殿中有很多人出言抨擊他的觀點。
“你們休要爭吵。”趙雍,出言制止,“魏趙交惡,終究不是一件好事。魏國有心改善與我國關係。我國,又怎能輕易錯失良機。”
殿下大臣見君上表態,躬身行禮,齊聲高呼道:“君上英明。”
寡人很英明嗎?趙雍沒有覺得自己很英明。不過,見沒人反對自己做的決定,也就不去追究這兩個字。於是,留下趙豹、肥義等人,其他人眾各自散去。
趙雍問道:“相邦,酒宴一事,準備的怎麼樣。”
趙豹回道:“已備好美酒,只等客人前來。”
“相邦辛苦。”趙雍起身,走下臺階,看著他的眼睛,問道:“寡人邀請魏候一同參加酒宴,可行。”
“這…”
趙雍見他面有難色,問道:“有難處。”
韓國出使趙國,趙國司禮等人,早在半月前,緊鑼密鼓籌劃著。趙雍臨時增加魏候等人,打亂了原來的部署。其實,在原有的座次上,新增幾個座位,也不是太大的難事。趙豹心中擔憂,韓候和魏候同時出席,兩人發生爭執,可就不好了。
趙豹不願在這個年輕的君主面前表現出無能,咬了咬牙,“臣,去安排。”
趙雍,對著肥義道:“魏候,在邯鄲多日,寡人怠慢了他。寡人派你前去官驛,邀請魏候,前來赴宴。”
“喏。”肥義說完,轉身離開大殿。趙豹也躬身告辭,前去籌劃宴席之事。
魏王罌,以弔唁之名,伺機圖趙。奈何,他空有一身雄心壯志,卻少有良機。圖謀趙國不成,反而和趙國的關係僵化。魏罌除了嘆息之餘,接下來要考慮就是怎樣和趙國改善關係。
公孫衍回國後,謝罪道:“末將有辱使命,請王上降罪。”
伐趙不成,只能說人心歸趙,天意如此。魏王罌嘆道:“非將軍之過。實乃,寡人誤判形勢。”魏王罌沒有處罰公孫衍,還賜他千金。公孫衍伐趙不成,心中有愧,拒不收納。
公孫衍歸國後,惠施見魏罌連數幾日,額頭上愁雲密佈,開解道:“王上,事已至此,多思無益。”
謀趙之舉,皆是魏罌的想法。圖謀不成,魏罌可以大罵其他人辦事不力。然而,這位魏相,為魏國做了許多事。魏罌,年歲雖高,但不糊塗。誰盡心為國,誰尸位素餐,他心裡有底。
魏太子嗣,進言道:“父王,接下來的局勢,我國應該如何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