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筆記7

印度是一個地理概念。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相對封閉,地理單元,發展出來相當成熟,穩定的農業社會,封建控制系統。

它的能量的收集,與分配使用。與清王朝是不同的,更加碎片化,受到內部山脈阻隔,宗教衝突,環境制約影響。

所以不具備成熟增定的大一統,封建王朝,也就相對增定(受內部,外部環境制約),沒有持續最佳化政治的這個過程(現代國家的政治最佳化,都是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應激,變化。但農業社會一般是發展到統治機構的極致,底層對統治機構不斷起義,統治機構為了維持增定,不斷妥協,才有的政治最佳化),所以政治上相對落後,更加階級,封建,貴族,宗教,血緣化。

只有一些相似,比較大的,省級,邦國核心,也許原來有穩定的大一統中央核心,但隨著英國在印度殖民,持續吸血,像清末一樣中央財政破產,迫不得已的碎片化了,變成了以省為單位,畢竟一箇中央行政機構需要的能量消耗可不是小數目。

所以我認為印度的問題是封建殘留太多,像俄國蘇維埃革命前的沙皇俄國。

比農奴制更加封建的種姓制度,加上宗教弱暴力統治。

西方的工業化之路是被研究透了的,東大的工業化有濃厚的精英治國,英雄史觀的色彩。

但簡單來說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就是從能量的收集,從糧食為主的稅收,變化為工業品,一般等價物的稅收轉變。

因為工業化可以上交更多的能量,所以政治上偏向工業化集團。

拋棄傳統的農業社會主導政治集團,貴族(西方革命史),地主(中國革命),地主和貴族(俄國革命)。

但西方革命的前提是商人有錢,比貴族有錢。

中國革命的前提是有成熟的政治集團去完成政治路線的選擇,背後有外部勢力支援,日本投降,一些地區統治真空期的視窗(東北在日本治下,只有埋頭苦幹,上交糧食的自由,沒有成熟的地主階級,黨的人有其田,反壓迫的政治主張,是受到歡迎的)。

成熟的政治集團,組織能力是幾十年戰亂打磨出來的。外部勢力支援,是環境。物質基礎,有了一定體量,是機遇。上了牌桌,對手水平也爛,是努力。清洗地主,是對的政治路線選擇。農民的犧牲,農民的奉獻,是持續推進工業化程序的基礎。後面轉向,進入自由世界建立的自由市場,更是機遇。

很多原因,很驚險,很天命,很多血汗犧牲。

俄國革命的前提是因為一戰,舊的統治階級受到了重創,改良主義興起,政治不穩定,列寧奪取政權的過程,驚心動魄,後續一連串的英雄主義主導歷史般的史觀發展敘事。

後發農業國家,想要發展工業就需要社會主流思想確認,需要財政傾斜,需要政治穩定。需要舊的農業貴族退出政治舞臺,釋放對人和糧食的控制權利。

隨著農業貴族的消亡,到資本家登上舞臺,人民化作推動國家工業化,動力爐中的薪柴。

好難,沒深刻理解人類社會前,以為到了近代進入資本主義工業化就是自然而然的東西。隨著深入瞭解,後發國家的工業化之路,尤其是人口數量爆炸的成熟的農業國轉型,真的是盡人事聽天命的感覺。給人一種知道正確答案,也不一定能答對題的感覺。

印度的內在我不瞭解,但沒有社會革命,從農業貴族演化來的封建權利,還在主導政治路線。沒有穩定的政治,它是民選國家,而舊勢力是最強大的勢力,會割肉支援新的工業化勢力?工業化勢力掌握權力的第一件事,就是消滅舊的農業貴族(英國法國革命,俄國革命,中國革命,美國內戰)。農業沒有犧牲,大量出口糧食,進口工業品(消費型),沒有向內部工業集團輸血的政治提現(買價效比不高的國內工業品就是支援國內工業集團)。

所以其實就是舊勢力一邊對內鎮壓,一邊對外獻媚(買蘇聯軍火,工業品。搞美式民主,輸出移民,人才。對東大擴大貿易逆差。)

國家政治是對各個階層,能量的分配,是對未來路線的選擇,是不同訴求團體永不停歇的鬥爭。

印度的財政,政策只說了一件事,存在主義,犧牲一切可以犧牲的東西,維持存在,對下層儘量壓迫,透過犧牲未來的可能性,來維持當下。當維持不下去了,就跑路。

看起來越是強大,堅不可摧,倒下的時候越是速度。

但也是需要一個臨界點的,或者是需要外部環境的。

它的政府姿態太低了,沒國家有動它的**。

或者就像我的一些奇怪想法,美國幾百個億下去,推動印度革命,印度開始工業化,以它的體量可以制衡東大,可以提高國際市場中資源的價格,又是一個吞噬,糧食,石油,礦藏的黑洞,又是西方几十年的好日子。

又或者隨著工業的發展,現代戰場中,工業化殺人效率,價效比的提高,舊秩序還將持續下去,狠狠的壓迫印度人民。

又或者印度精英認為,沒有快速工業化的可能,參考我書裡,推動工業體系提供多少崗位,工業化過程消滅多少舊的人力崗位,隨著工業化加深,消滅舊的崗位,出現大量沒有崗位,沒有價值,不能生存的流民,太危險了,與其強行推進工業化血流成河,不如做裱糊匠。時代過去了,人口沒被控制住,工業化沒完成,動不了了,兩頭怕,只能被動一點一點的改工業,一點一點的讓馬爾薩斯發力。

印度可以出首富,卻給不了工業化,提供不了崗位。

所以土地改革,消滅地主,確立工業化路線,然後突然右拐的含金量非常高,受到國內資源的限制,受到人口的壓力,(警惕右,防止左)可以和日本韓國一樣,慢慢老去,996也是一種福報?

就像春秋時候,五代十國,歷史非常抽象,現在也非常抽象。

都不是抽象,細看簡直現實魔幻主義,受現實環境的影響限制,隨隨便便就可以對****,玩純理論邏輯的文化人打出暴擊傷害,所以沒有具體事件具體分析能力的主流媒體也就變成了這個模樣,一個個像個說書人,天天哄孩子?

也可能是益粗不益細,現實操作充滿了詭詐,不確定性,不能量化評價,所以只能看未來後續,除非現在看來就是錯的離譜,怎麼都說不過去,要不然閉上嘴,別說話?

精英的思路你跟不上?

但要相信精英,先要確定自己到底是在東大,還是在印度!

有的精英是屍山血海,闖過來的,經歷過實踐的考驗,有的精英就是血緣,關係造出來的,最好保持懷疑態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