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東西,虛洛已經在嘗試了。
請徐客和李聯傑合作的《黃飛鴻之壯志凌雲》,便是積極的嘗試。
李聯傑在裡面如同行雲流水一樣的打鬥,讓虛洛「看」得是目瞪口呆。
他從來不知道打鬥還能這麼漂亮,這麼美的。
要是能把這種功夫文化升級打出來,那香江電影必然增加生命力!
哦。
是不是問為什麼虛洛想要增加香江電影的能力,不在國內這麼搞嗎?
很簡單。
國內目前為止沒有這種氛圍。
香江電影直接承接了二三十年代的滬海電影文化,可以說是20世紀以來沒有斷層的延續了下來。
他們發展已經超過六七十年,無論是經驗,還是人才儲備,還是各種探索的經驗,都遠遠的高於內地電影。
現在內地剛剛開.放,人們還在為了溫飽而努力。
國內的電影人拍攝的電影,大部分都是反映這個時代的風光的影片,並沒有拍出那麼多類別,豐富民眾娛樂需求的能力。
內地電影起碼還要學習香江電影十年,才能慢慢的成長起來。
最好是能從香江電影吸收營養,吸收他們的臺前幕後製作人員,加以消化,形成新的類別,這才是內地電影突飛勐進的開始。
所以虛洛不著急。
先搞好香江電影,然後再用香江電影去帶動內地電影。
只要虛洛成為了香江電影行業舉足輕重的人,那麼香江電影就必須老老實實的去提攜內地電影,而不是看不起的恩賜一點殘渣給內地電影。
之所以說起這一點,不是虛洛多心,而是事實如此。
比如說李聯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當年《少林寺》大紅大紫,在香江的5家電影院播放,都能拿到超過2000萬的票房,榮登年度前十。
然後香江這邊看到有利可圖,便向什剎海體校買下了李聯傑的片約,找李聯傑拍了一部《南北少林》。
毫無疑問,這部《南北少林》拍得挺好,票房也挺好。
但導演劉家梁卻刻意歧視內地的演員,特別是李聯傑,身為主演不但只能和群眾演員一起吃盒飯,而且根本不拿任何補貼。
結果香江來的龍套配角,卻能每天擺幾桌大魚大肉,還有高額的補貼。
李聯傑不忿,去找劉家梁說,再怎麼大家所有人都是在一個劇組,那麼就都一個待遇吧,不說每一頓大魚大肉,拍戲這麼辛苦,至少是讓我們有點肉吃。
劉家梁給了他三個字。
你不配!
好嘛。
這下子李聯傑被徹底惹毛了,認真的拍了這部戲之後,發誓一輩子都不和這個劉家梁合作。
虛洛聽說這事兒之後,還特意去查了一下劉家梁的資料。
結果這傢伙還是在內地出生的,16歲才隨父親移民香江。
大家都是同根生,你何必做得這麼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