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了11月,天氣明顯的開始寒冷了。
從高原上吹來的風,夾雜著一些沙塵,又像是往年一樣,開始進入北京城。
虛洛挺喜歡北京的乾燥,卻不喜歡風像是割臉一樣的吹。
難怪北方在秋冬季節,都要帶著圍巾和帽子了。
天氣的變化,連帶著電影的拍攝也困難了起來。
許多時候就要遷就於天氣因素。
不過《霸王別姬》裡面又有不少都是冬天的劇情,所以也只能這個時候拍攝。
劇組裡面的演員們,也沒有說搞特殊,因為寒冷或者什麼就不拍的。
尤其是這裡面的第一大明星——張國容,生來就是富貴之家的貴公子的他,幹什麼都和普通演員一樣。
即便是有時候拍戲晚了,沒有什麼飯吃,他也能和葛悠一起,蹲在屋簷邊兒上,就著兩個烤好的饅頭吃。
了不起就是他拍戲完畢回到酒店之後,會認真的敷面膜、給自己做護理,以保持程蝶衣引誘的一個狀態。
說實話。
一個劇組就需要這樣的帶頭作用。
當一個香江來的大明星,都能這麼吃苦,你還有什麼人說自己吃不了苦?
凱哥導演和製片人徐鳳兩人,不只一次在心裡感激了虛洛,堅持用張國容,而不是用尊龍。
當然了,有苦難的就有輕鬆的。
《我愛我家》就要輕鬆許多。
人家基本上都是室內劇,外面別說是颳風下雨,就是下冰雹什麼的,也影響不了。
由於馮曉鋼給加了不少的「虛師傅紅燒牛肉麵」劇情,糜加山前段時間一直在做這方面的補充和改動。
如今修改完畢,又開始進入了正軌。
雖然劇情戲份增加了,可《我愛我家》的集數還是沒有增加,仍舊是預計的50集。
乍一看,覺得《編輯部的故事》和《我愛我家》都一樣,都是情景喜劇,相當於姐妹篇一樣。
但實際上兩部電視劇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編輯部的故事》是成年人在出演,絕大部分都是用比較犀利、嘲諷的觀點來表達的。
《我愛我家》不一樣,它更加的童真一些,氛圍也很輕鬆,男女老少看著都會喜歡。
它更注重的是笑料結果,屬於閤家歡的型別。
可這並不意味著《我愛我家》就好拍了。
相反的,正因為這裡面有老有小,有年輕人,這樣的搭戲就沒有那麼容易。
不是我們看到的喜劇,它拍攝過程中就很歡天喜地的。
就跟那些著名的喜劇大師,許多下來都是不善於言表,甚至是情緒低落的人一樣。
這便是考驗導演功底和能力的時候了。
糜加山本身就是有著豐富經驗的導演,又經歷過《編輯部的故事》的磨合,特別是一家之主的賈主編又是《編輯部的故事》的演員,所以這個隊伍就更好帶一些。
….
稍微麻煩一點的是小姑娘關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