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折騰了大半天,晚上陳筱旭只是喝了一點米粥就提前睡了。
虛洛倒是拿了一瓶帶來的千杯少,和村長劉澤等人邊喝邊聊了許久,大概的瞭解了村裡的情況。
布馬村總戶數有107戶,人口有800多人,很多家庭都生了好兩三個孩子。
平日裡他們賴以維生的就是種植的田地和菜園,主食是大米和紅薯,年豬宰殺燻曬後就是一年的吃食。
然後還可以去山裡撿一些山珍,或者是打獵抓一些野味,賣給來收東西的小商販。
他們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飯,過去幾十年時間更苦,但現在有災患年生,政.府會給拉來不少的糧食,幫著渡過難關。
現在村裡612歲的孩子有68個,太小的沒辦法讀書,太大的早就去幹活幫家裡了,不願意再讀書,即便是願意讀,思維都僵化了,沒辦法讀好。
這個人數比虛洛想象的要多,不過他帶的東西也不少,原本是準備每人兩套的,現在看來只能以後再給他們補一套。
來之前虛洛就想過,自己和陳筱旭又不是專業的老師,所以來探望他們之餘,只能教導他們一些力所能及的知識。
比如九九乘法表、簡單的計算、簡單的識字書寫。
比如說三字經、千家文這兩個啟蒙聖書。
還有生活上的各種小常識,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和竅門。
還有唱歌跳舞,打球玩遊戲等等。
說白了,這些孩子不可能和城裡的孩子們一樣,接受正統的知識教育,所以虛洛只能走捷徑,儘量教給他們在生活中用的東西和道理。
無論以後是自己為人處世,還是教導自己的孩子們,他們都應該具有基本的常識和能力。
否則像是他們大部分人的父輩祖輩那樣,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出門買賣東西都不會計數,那無疑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悲哀。
不是他們的悲哀,而是虛洛這樣先富起來的人的悲哀。
只顧著自己享受生活,不去力所能及的幫助人,這從中華呡族的傳統來說,就是不正確的。
古人說了,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嘛。
好了,不扯遠了。
因為睡了一晚上,陳筱旭起來的精神勁兒很足。
雖然又只是吃了一點饅頭、米粥和臘肉,可是林妹妹的臉色紅潤了起來,跟著虛洛走過鄉間小路,穿過小壩子去往學堂時,還在哼著歌。
「小洛,這裡的空氣都很新鮮呢,帶著一股甜味,好像整個人都放鬆了~~」她把小手往虛洛的手裡放。
少年略微嫌棄的看了看她:「陳老師,待會兒孩子會看見,親密的動作,請你晚上再做。」
姑娘臉蛋兒一下子脹紅了起來,白了他一眼後,冷哼著自己跑前面去了。
「老師好~~」
「陳老師你好漂亮啊~~」
「……」
才一進去,今天過來上第一節課的小孩子們,就用稚嫩而單純的聲音,把陳筱旭誇得臉上笑容燦爛。
….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生活在大自然的動物們。」陳筱旭站在了簡易的黑板前,笑眯眯的道:「來,開啟第一頁……看到了吧,這個動物你們應該很熟悉,它叫什麼呀?」
「豬!!」孩子們爭先恐後的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