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的準備還是不顧充分。
或者說,陳浩根本沒有想到,虛洛會問這樣的問題。
他針對於正常的編劇的提問的準備,在虛洛的面前居然還派不上用處,這就讓他心虛之中又有些慌亂。
但他知道此時不是混亂的時候,哪怕是回答錯誤了,也比渾渾噩噩,什麼都說不出來的好。
思緒之中,他只能選擇一種華國人都喜歡的方式——折中回答。
“情景喜劇多有多的好處,少有少的好處。”陳浩回答道:“比如說《編輯部的故事》,讓人意猶未盡,很多年之後都能想起它,這就已經是成功了,不需要再多什麼續集;而《我愛我家》這樣的家庭喜劇模式,就顯得很溫馨,可以作為一種長期的陪伴,哪怕是拍個三五六七部,也不是問題。”
頓了頓,陳浩看虛洛的臉色沒有變化,只是去夾東西吃,心裡鬆了一口氣,繼續說道:“但這些情景喜劇的最前提條件,我們卻不能忘記了!那就是拍得好看!只要一直能拍得好看,那麼多拍多少都沒關係!可是如果拍得不好看,觀眾不喜歡,那勉強下去也沒有意思。”
虛洛咀嚼著嘴裡的金錢肚,微微的點頭。
陳浩的最後一句話,算是說到點子上了。
拍電視劇的最大要素就是好看,得讓觀眾們喜歡。
許多電視劇帶著別的目的去拍,拍出來根本就沒有人看,無論你怎麼吶喊,說多麼多麼有意義,那都沒有用。
老百姓們嘴裡不說,但實際上會用手指調整電視臺來投票。
渼國人就更是直接了。
不但是會用手指來投票,還會打電話去電視臺痛罵,每年被觀眾罵得都沒有播出完畢就撤下的電視劇,又不是隻有一部兩部。
像是虛洛手裡的《外來媳婦本地郎》,肯定就屬於非常受粵東民眾們喜歡的,屬於非常接地氣的,不然也不會拍那麼多年——虛洛給估計的,至少得拍了有十年!
當然了,前提條件是這些編劇們不能飄,必須時時刻刻保證和老百姓們的審美觀一樣,不能搞著搞著就要去追求高雅藝術,去尋求什麼人生的真諦。
錯了!
大錯特錯!
人生的真諦就是財米油鹽茶裡面,就在日常的生活裡面,這樣的才真實,才好看!
比如《外地媳婦本地郎》的故事,大多數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但虛洛一個外省人都看得津津有味,更別說粵東人了。
想到了這裡,虛洛看了看謝莉紅。
很明顯的,少年對於導演是誰沒有決定,但對於編劇組的組長人選,卻已經早就定下來了。
只能是這個非常有才華,又紮根在粵州的謝莉紅老師。
謝莉紅本來就是粵東人,不然她不會一畢業就來到粵州教書了。
要知道,人家可是華戲正兒八經的高材生,在讀書的時候就很有一點才名了。
當時北京電影製片廠就想要她,讓她進入自家的編劇導演組去,準備把她作為後備力量來培育。
可惜的是,謝莉紅在外面那麼久,很想念家鄉,所以不但是回到了粵州,而且從事著和她專業都不怎麼搭配的學校老師工作。
這樣的工作,讓謝莉紅遠離了繁華,遠離了一切的喧囂。
所以謝莉紅才能寫出《外來妹》這樣的經過大量觀察、調查和研究的精彩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