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周新陽的出現,導致了今天晚上本來秦淮茹要說給傻柱介紹物件的事情沒有說出去。
但是等她回去,賈張氏那個老孃們還沒有睡覺,生怕兒媳婦出軌。
“去個茅房這麼長時間?”
雖然這是城裡,可是賈張氏這個年紀,以及她原來生活的環境,仍然叫不慣文雅一些的廁所,還是再說茅房,解大手,解小手。
所謂解大手,小手說起來還有一番典故。
故事得從明朝說起。
話說朱元璋為了鞏固明朝新政權,發展經濟,增強國力,根據當時情況做出了一個“移民屯田,開墾荒地“的重大決策。
於是,從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到明朝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明政府共實施了十多次大規模的移民計劃。
然而,“故土難離、鄉情難捨“,拋棄宗族故地,遠徙他鄉,是令人肝腸寸斷的傷心事,大多數人都不願意移民。
明政府就採用了強制手段,將戶主和壯勞力一個個背剪雙手、用繩索捆綁起來,由官差押解,成群結隊地趕往遷入地。
這些移民就像犯人一樣,沒有行動的自由。
要大小便,要先報告給差人得到允許後,暫時把手上的繩子解開。
按時間長短不同,大便叫大解,小便叫小解。
大小便完後,再照樣把雙手反捆上,以防止逃跑。
各路押送大隊都是這樣,時間長了,在日常生活中,便產生了一個新名詞:“解手“,大便演化為“解大手“,小便演化為“解小手“,沿用至今。
特別是北方,冀北省,京津冀這一塊是當年移民的重點區。
秦淮茹心裡一緊,這話可不好圓啊。
不過她這麼精明的人,如果不是時代束縛了她,賈張氏還敢隨口打罵?
只見她滴溜溜的大眼睛一轉,黑暗的屋子裡賈張氏都沒有看到,就有一個藉口說了出來。“還不是和傻柱說了個事,我準備把三叔家的堂妹介紹給他。
畢竟今天要不是傻柱幫忙背黑鍋,說不定棒梗就進了少管所。”
“傻柱那玩意,明天幫他洗洗床單就是了,還至於給他介紹個物件?
你也知道,他現在每天從食堂帶飯盒回來,就是因為你是個寡婦。
要是哪天他有了自己的老婆,還會這麼讓你佔便宜,把飯盒帶給你?”賈張氏雖然人很潑辣,但是也明事理,只是裝作不知道,想著貪小便宜而已。
都是成年人,在社會這個鍋爐裡修煉了實力二十多年,誰傻啊?
傻猴子還沒有放到社會上歷練,只是扔進八卦爐裡就已經精明許多,在西遊取經路上明白了有時候不能硬上,緊要的時候該軟軟。
賈張氏也明白,傻柱一個老爺們為啥幫助自己家裡。
就像是一大爺易中海那老玩意以前幫助自己一樣,沒有好處誰幫你?又不是你親爹。
既然不是親爹,那就是乾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