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口。
青袍小將盤腿坐在船頭,肩背鬆垮,眼皮耷拉,絮絮叨叨。
“以前未及冠時,父帥總嫌我年齡太小,讓我專心讀書不要老想著上戰場;如今及冠了,父帥又說我沒有戰場經驗,要我從基層開始歷練。
我,關興,關安國,自幼習文練武。
論文,我熟讀《左傳》《漢書》《禮記》《六韜》《商君書》;論武,我能騎馬能射箭會使矛會揮刀通水性善駕船;論官職,我方及冠,陛下就委我為侍中!
我怎麼就不配上戰場了?
我不上戰場,又怎麼會有戰場經驗?
既然是要我從基層歷練,那我應該去陷陣營,親冒矢石,身先士卒,而不是在夏口巡江!
關軍侯,你來給我評評理,父帥是不是瞧不起我?
哎,關軍侯,你說話呀!這裡就你我二人,出你之口,入我之耳,天知地知,父帥不知。”
關雄兩眼望天,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
關興。
關羽次子。
陳壽在評價關興時,用的是“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且關興及冠後不久,就出任侍中,後又遷為中監軍。
中監軍位在前、後、左、右護軍之上,地位不凡。
劉巴曾以前將軍兼任,督漢中軍事;姜維曾以徵西將軍兼任,隨諸葛亮伐魏。
足見關興的才能!
真要論起來,關興才是關羽真正的繼承人。
比起自幼吃盡了苦頭錯過了最佳習文練武年齡的關平,關興不僅天資上佳還自幼受到了劉備勢力的精英教育。
雖說劉備流落荊州的時候比較落魄,但身邊依舊有簡雍、孫乾、關羽、張飛、趙雲等當世少有的傑出文武。
尤其是孫乾,那可是大儒鄭玄的得意門生!
亦或者說:劉備勢力最初的二代們,幾乎都是由孫乾在負責啟蒙教育。
關羽對關興極為看重,在培養方向也跟關平不同。
關平是普卒路線,直接丟軍中,讓其親冒矢石,身先士卒,在血與火中成長。
關興是習文練武良家子路線,要達到相應的條件,才有資格被丟軍中。
換而言之:在正式入軍前,關興都會受到保護。
因此。
在水淹七軍後,關羽就將關興打發去成都送戰報了。
更是忽悠關興:別人送,為父不放心!也不能在大王面前彰顯為父水淹七軍的本事!
彼時的關興不懂,還以為送戰報是個極其重要的軍務,送得越快就越能得到關羽的認可。
後來關興得知關羽在荊州戰場的兇險後,又急又氣。
關興固執的認為:關羽是覺察到了危險後才藉故將自己調往成都的,否則怎麼就這麼巧呢?
人有“劣根性”: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要。
關興覺關羽只器重關平不器重自己,總把自己當小孩看,時常因此感到委屈和苦惱:明明各科成績都是優,卻總是得不到認可。
因此。
當劉備有意讓夏口的關羽佯攻石陽城為疑兵時,身為侍中的關興就自告奮勇的去請命傳旨。
畢竟。
差一點就要跟關羽陰陽兩隔了,關興這心底說不擔心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