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一早,申城大劇院裡已經熱熱鬧鬧。
通常來說,電影節開幕的這個點,演員一類的明星是不怎麼到場的,更多是包括小製片、不知名導演在內的幕後工作人員會出現在這裡。
但今天和往年不同,八點鐘的主會場已然是人才濟濟。
大家彷彿有默契一般的吃了早餐就直奔申城國際電影節的主會場而來,隨即又極其明顯的把場地劃分為兩塊——熱鬧的屬於“特別關注單元”,尋常的則屬於“特別關注單元”以外的區域。
申城國際電影節的組委會十分看重本屆由阿甘牽頭舉辦的電影單元,很是給面的把主會場的五分之二都劃給“阿甘單元”,還特意調整了一個競賽單元去分會場。
這番資源傾斜有惹得一些人不滿,可阿甘一夥人倒騰回饋的場面又讓人無話可說。
最起碼,早晨八點鐘的電影節風景就是往年沒有過的朝氣。
演員林昊不是第一次來參加申城國際電影節,他對於前後兩年的場景對比就有很深刻的感觸,如自己一樣沒名氣的小演員,真的很少有“左邊一個二線、右邊一個導演”的接觸距離。
而且,臺上很早就到了的兩位影后也很接地氣啊。
一位是今年的評委陳若清,聊起的是當今電影市場的定位思考。
一位是上升勢頭很猛的李早瑜,她像是拉家常似得在聊拍戲中的表演心得。
林昊之前就很喜歡李早瑜,不光因為顏值,更因為他這種野路子出身的演員有時候也會遐想有這位影后一樣的發跡經歷。
“小林,感覺怎麼樣?”
林昊聽得正認真,忽然被相熟的製片人周奕打了個招呼。
“早瑜姐說得很好啊,對照著阿甘寫的體驗派理論內容更覺得……”林昊想了想,“更覺得有收穫,她們都很真誠。”
周奕“嘿”了一聲,不以為然的說道:“你別光在這邊聽,去那邊走走,看看有沒有什麼合適的角色能接,我看今天真來了不少導演和製片,大家都很給阿甘面子啊。”
林昊點點頭,有些戀戀不捨影后所聊的內容,這些屬於他平時演戲時需要自己摸索的表演方法,但對於一個小演員來說,現實裡的資源才是他能在業內持續活下去的大事。
“周哥,我覺著不光是晚上的開幕式,這白天的東西完全都可以直播。”林昊有些感慨,“剛才聽若清姐聊現在市場上不同型別片的反饋,都是乾貨啊。”
“陳若清是個很有格局的演員。”製片人周奕點頭道。
林昊問道:“怎麼講?”
周奕笑了笑:“她的風格有點像阿甘。”
“唔。”林昊先是思考了一下這個說法,隨即發現在確定這句前提後就很容易得出“格局”的結論了。
兩人剛往邊上走了走,突然聽到前面大廳傳來一陣動靜,招呼聲絡繹不絕。
“甘導來了啊。”
“嗨,阿甘!”
“甘總,甘總。”